拍手傳媒
拍手學堂
2021/03/03

【監製者們】葉如芬:站在「收集全世界目光」的位置來思考電影製作

一部好電影能隨時間遞嬗而衍生出更多的生命啟發,誰說看電影只是打發時間?台灣類型電影不受侷限、融合多元題材,在近年引起眾人廣泛討論,透過縝密的電影製作策劃,讓「分眾化」成為市場趨勢與潛力。

然而,從籌資、開拍、製作後期到電影宣傳,甚至是國際影展推廣,在電影工業中,許多人經常搞不清楚「監製」與「製片」,究竟一名稱職的電影監製,在產業鏈中具有哪些任務?所謂「資源整合」的工作內容,究竟發揮了哪些個人才能?台灣類型電影從往而今的定位,將朝哪些面貌發展?面對眾人的好奇提問,「監製者們」系列講座邀請到資深監製葉如芬來為大家解惑。

想當電影監製?製片和監製有什麼不同?

投身電影工作30年,葉如芬起初由《春花夢露》電影場記做起,在為數眾多的國際合拍經驗中養成獨到眼光,截至目前為止,她經手的電影作品橫跨各種類型和題材。

對葉如芬而言,掌控預算、運籌帷幄的實力主要來自於拍片現場。身為電影圈的一份子,在本質上必定對電影充滿狂熱,但無論擁有多麼深厚的產業背景知識和熱忱,要做好製片或監製,最終都必須回歸實務面的紮實訓練。

『製片人』對我來講是一個案子的帶起者,『監製』這個名詞則代表他製片經驗稍微豐富一點。不過,其實不用太在意名稱差異,只要把職位工作做好,若遇上資金不足的情況,你到最後就是那個要出錢的人。

葉如芬說明,每年不少電影系或表演系學生爭相進入業內,卻容易在一開始陷入職位名稱的迷思。當導演、編劇、製片、寫評論、策展人等,首先要明白自身特質,才知適合在電影工業中哪個製作環節落位。

監製與導演之間的合作關係?

葉如芬笑說,剛入行時或許認為以製片為業是件讓人焦慮的事,一旦開始籌措拍片,身負掌控全局的責任,找不到資金才更令人頭痛。「我認為所謂的『製片制』,只是我們(監製)擔起了掌控預算的責任,讓導演更專注在他的創作上。」談起職務分工和製片思維,葉如芬彷彿解構了問題,強調拍攝現場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無論面對新生代、中生代導演,監製和導演必須建立良好的對話關係,理解彼此的身分和立場,才能做出有效的溝通。

李安導演也曾經說過,身為導演,才華永遠要擺在第二位,第一是懂得與人合作,當你懂得與人合作的時候,才華會因此真正展現。

無論電影作品成功或失敗,皆無法將全數責任歸咎於導演或編劇一人身上,因為團隊中每個人貢獻的力量不同。「在合作過程,我都會告訴導演:『你放心,這部作品永遠都是你的作品。』它也等同於監製、製片人、攝影師,以及所有參與製作、主創工作者的作品。」葉如芬堅定地再次強調,一部賣座或獲獎無數的電影作品,都是「團隊」的功勞。

資金籌措將影響一部片的製作,如何找錢?

當團隊溝通無礙、運轉順暢,導演便能專注調整和創作,監製也能專心找錢。為了讓有才華的創作得以具體實現,葉如芬說,她會極力找出籌資的方法。

「導演自己看自己的作品,一定覺得它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可是對一個監製來說,你必須站在一個收集全世界目光的位置來思考,假如今天手邊電影有計畫挑戰國際市場,該怎麼去推動和籌劃。」

電影工業以商業經營為基礎,台灣類型片的票房數字,時常受到國際政經的時局影響。葉如芬以回收利益、再拍下一部片的概念來補充,融合多國文化的合拍片或跨國製作,在票房的收益顯示上,確實更具競爭優勢。

我們常常有一個迷思就是,我做了台灣電影,只要台灣電影觀眾喜歡就好了,但應該要說,除了台灣觀眾,有沒有可能讓全世界的人看懂我的電影?如果一部片有兩個地方切磋交流,我就等同擁有兩個影片市場了。

資深監製一路陪伴台灣影像工作者成長,藉由國際交流拓展製作視野,找到作品外銷的市場潛力。針對過往的籌資經驗來分享,葉如芬表示,一部電影不會只有一個市場,若想爭取投資者加碼、提高預算,必要從「獲利」的角度來分析電影投資的價值,其中,拿著作品積極參加海外影展、爭取國際市場關注,也是提高潛在投資報酬率、吸引投資者競相投入資金的方式。而只要向出資者保證在預算內按時完成,就要確實做到。

「每部片的生命形式、狀態都不同,你一定要對手中的故事深具信心,只要有了信心,你就有辦法說服投資者。」她建議,與其將電影籌資計畫投擲前進西方世界,不如積極開拓擁有相似文化底蘊的亞洲創投市場。

截至今日,台灣類型片的資金來源,仍有很大的比重係來自政府輔導金。葉如芬說明,政府輔導金的申請條件不受主題侷限,有助於多元類型劇本開發,「不要放棄政府補助,因為非常需要!」換句話說,獲得輔導金補助,等同得到政府單位背書,大多能讓投資者對影片品質、進度和票房產生較多的信心。在腳步邁向國際之前,公開向政府爭取、提案,是很棒的籌資學習經驗。

鼓勵電影的創作者:要願意傾聽、接受批評

近幾年來,線上影音串流平台興起,如何看電影的未來?會不會改寫電影的製作方式?葉如芬保持開放態度,因為觀眾娛樂需求一點都沒有減少,電影工作者應專注追求的進步,便是不斷創造讓人全心投入的精彩故事。

最後,談及台灣類型片的題材開發,葉如芬表示,自己從未設限,更勉勵大家努力創造、突破,透過細微的生活觀察,培養獨特的觀點,儘管只是在聽Podcast,也要有意識地「反芻」,藉此去挖深故事的內涵。「一定要多看電影、多看書,小說的想像空間非常大,它能夠提供當你看劇本、創造劇本時,更開闊的視野。」

她也提醒,若有志於電影劇本創作,在將寫好的劇本給人看的同時,也要願意傾聽、接受批評和意見。「好好做好手上該做的事,就算科技環伺,電影特效融合VR、AR技術,故事本身還是要好看啊!」

撰稿:楊芷菡

編輯:呂嘉薰(薰鮭魚) 

攝影:黃煌智


#監製#葉如芬#電影製片#製片#影視產業#消失的情人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