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手傳媒
拍手學堂
2017/08/22

為什麼我們這麼愛看恐怖片?從恐怖文學到恐怖電影

22日是今年農曆鬼門開的日子,也代表電影院要開始被鬼片、恐怖片、驚悚片佔據了!

大概從人類意識到自己的知覺與認知是有極限的那天起,怪誕的故事與文學創作也就同時誕生了。伴隨文明的發展,每當科學向前跨越一步,帶領人類發現一片新天地,就像是每次考試開始後的前十分鐘,你以為你已經寫了很久卻仍舊充滿未知。

例如,在哥倫布和麥哲倫分別橫渡大西洋和太平洋之前,歐洲人相信從西班牙出海後就會遇到世界的盡頭,然後人就會掉下去。在那之後,我們知道地球是圓的。但到今天為止,我們還是不知道世界上有沒有天使、獨角獸和外星人。

愛倫‧波(Allan Poe)的《黑貓》是經典的恐怖小說

早在電影發明之前,恐怖文學和驚悚文學就已經出現了,而且人們馬上就發現,這些所謂「不正常」的作品,有一種莫名的吸引力,讓人又怕又愛、越怕越愛。大家可能會想起《黑貓》的作者愛倫‧波(Allan Poe)或寫下《變身怪醫》的羅伯特·史蒂文森(Robert Stevenson)。

其實,恐怖小說的始祖──18世紀的哥德式小說,有一大票匿名的女性作家,從小說中頻繁出現的陰森古堡裡堅強的女主人可以略窺一二,而大家一定聽過的《科學怪人》也是由女性創作,作者就是英國詩人雪萊的太太瑪麗·雪萊(Mary Shelley)。恐怖文學中「女性當自強」的傳統,也影響了當代恐怖片「最後生還者都是女性」的普遍設定。

《科學怪人》的作者是英國詩人雪萊的太太:瑪麗·雪萊(Mary Shelley)

雖然怪誕藝術一直不是文化主流,在普羅大眾間卻非常風行。尤其電影技術出現後,立刻就有人用它來拍一些詭譎的東西。20世紀初期,隨著德國表現主義的發展,出現大量恐怖電影,包括改編自伯蘭·史杜克(Bram Stoker)小說《德古拉》的電影《吸血鬼》,也成為後來所有吸血鬼電影的原形。

今天,除了吸血鬼,恐怖電影裡的類型角色多到不可計數,包括狼人、大蜘蛛、大白鯊、異形、變種人、大蟒蛇、食人魚、食人花、幽魂、厲鬼、詭異的小孩、小丑、史萊姆、食人花、小精靈、殭屍等;大部分的恐怖電影角色在1950年代前後隨好萊塢B級片的發展,都有或多或少的開發與描繪。

早期的好萊塢B級片跟怪誕電影的發展幾乎密不可分,隨著50年代片廠制沒落,B級片和恐怖片開始透過家庭錄影帶和停車場電影院轉往新的戰場。時代流變,恐怖片的題材和風格不停轉向,但看來還是會持續地在影壇占有一席之地。

究竟為什麼我們(其實應該是你們,因為我沒有愛看)那麼喜歡看恐怖片呢?

歷來這個問題有很多人試圖回答,甚至有人做過一些研究,想找到夠科學的論證來說服(?)自己和大家:愛看恐怖片其實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今天小編就幫大家整理了一些說法,服不服人就讓大家自由心證囉!

滿足好奇心

人對於未知的事物總是充滿好奇心,特別是那些被描寫得繪聲繪影、似真似假的東西。例如2015年上映的國片《紅衣小女孩》,以出自台中大屯山家族的出遊影帶,跟在隊伍後面、面孔猙獰的陌生紅衣小女孩出發,從男主角黃河的奶奶失蹤開始,鋪陳一個恐怖、神秘的故事,並在即將上映的《紅衣小女孩2》中揭發小女孩的身世。《紅衣小女孩》打破國產恐怖片10年來的上映票房紀錄,第二集的表現讓人期待。

嚇自己,更看別人被嚇

很多人看恐怖片是為了滿足被嚇的快感(這個我們待會細細談),但也有很多人看恐怖片是為了看自己的伴侶或朋友被嚇得嫑嫑的。研究指出,當男女一同欣賞恐怖電影時,女生表現得越驚恐,對同行男性友人的吸引指數越高。

研究指出,當男女一同欣賞恐怖電影,女生表現得越驚恐,對同行男性友人的吸引指數越高

短暫的恐怖帶來快感

恐懼對內分泌和情緒水平差異的影響,被認為是恐怖片之所以有吸引力的原因之一。

人面臨恐懼、刺激的事物時會加速分泌腎上腺素,讓我們心跳加快、瞳孔放大,血糖也隨之上升,讓身體處於一種可以即時戰或逃的狀態。其實,我們都只是坐在電影院的椅子上罷了。在影片結束後,身體再從這種緊張感放鬆下來,這樣的落差感帶來情緒上的高峰體驗(Peak Experience),會產生紓壓的效果。

面臨恐懼、刺激時,腎上腺素讓身體處於戰或逃的狀態。當結束後身體放鬆下來,落差感帶來情緒上的高峰體驗(Peak Experience),產生紓壓的效果

安全舒適的恐懼經驗

「去電影院看恐怖片」其實是一種很後設的行為,意思是,當我們決定要去看恐怖片時,我們通常已經知道自己要去被嚇,而且我們深知螢幕上的一切都、是、假、的,都是精心設計出來要「嚇自己的」。

因此,影片再怎麼恐怖,內心深處其實都知道自己是安全的。所以,大概每個人身邊至少都有1個可以笑著看完恐怖片,再一一點評片中bug的朋友。生理上,我們對恐佈片的反應,跟面臨真實恐懼是一樣的,但實際上,我們並沒有面對真正的危險,堪稱一種「舒適的恐懼」。

餵養內心的黑洞

當代恐怖小說大師史蒂芬‧金(Stephen King)曾表示:「我們需要恐怖電影,因為人都有反文明的情緒。反文明情緒讓我們愛看恐怖電影,因為這種負面情緒需要週期性的活動。」人類文明的發展少不了血腥與暴力,當我們在太平盛世活久了,這種生物性的衝動似乎需要一些出口。或許,這也可以說明為什麼在新加坡或北歐這些高度發展、高度幸福感的國家,恐怖片的票房都特別好。

研究指出,80%的人在欣賞恐怖片後睡眠品質會明顯受影響

一直以來人們試圖找出很多說法來解釋為什麼我們需要恐怖片,但整體而言,我們對(大量)恐怖片的需求一直難有一個完美的答案。

雖然研究也指出,欣賞恐怖片後,有80%的人在接下來一星期的睡眠品質會明顯受影響,15%人的生活品質會受到更久的影響。但相信只要電影還存在,恐怖片就不會有消失的一天。

撰稿:羅伯特

封面照片來源點這裡

延伸閱讀:向經典恐怖片致意|詭屋


#clappin#ClappinsCold#紅衣小女孩#電影#鬼片#Horro Movie#movie#冷知識#恐怖片#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