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手傳媒
專欄
2017/05/05

誰該為這場戰爭負責?|拆彈少年

二戰至今已逾70年,一直是人類史上無法被抹滅的歷史傷痛,我曾認識一位德國青年,除了德語,還能講三種不同語言,他告訴我,在歐洲,除了德國以外他是不講德文的,為的就是避免引來國籍仇恨,而他的父母就算未曾真正經歷過二戰,仍以當時發生的屠殺責備自己。

彼時未能理解這種複雜的國族情緒,直到我拜訪了柏林近郊的集中營,在屍體焚化的地方立了一塊紀念碑,上面寫道:

「...我還知道一件事,若我們沒有試圖去記住,當時基於憎恨與蔑視而被各種酷刑屠殺至死的人們,歐洲是不會有未來的。」

_ Andrzej Szczypiorski,波蘭作家/集中營倖存者

這才了解,為何二次世界大戰直至今日依然是歐洲戲劇、電影、文學中顯見的主題之一。然而,丹麥導演馬汀·贊帝維(Martin Zandvliet)在2015年拍攝了一部電影《拆彈少年》(Land of Mine),內容描述二戰後,許多未成年戰俘被派遣到丹麥海邊,每天冒著生命危險清除戰爭期間埋下的上萬枚地雷,為的是一絲歸鄉的希望。

撻伐納粹的電影比比皆是,但導演試圖以另一個角度去觀看戰爭之於人類的意義,並提出了一個尖銳但重要的反思:

「到底誰應該為這場戰爭負起責任?生命又是否應該成為政治的獻祭?」

電影最後還是留給了觀眾一絲希望。沒有人能改變歷史,無論用悲觀或是樂觀的態度去面對整個人類歷史的演進,唯有反思才能真正讓我們、社會真正往前,這也是導演揭露這段故事的重要原因之一。

Info:

◆劇 名:《拆彈少年》(丹麥語:Under sandet,英語:Land of Mine)

◆媒 體:電影

◆導 演:馬汀·贊帝維(Martin Zandvliet)

◆編 劇:馬汀·贊帝維(Martin Zandvliet)

◆卡 司:羅蘭·慕拿(Roland Møller)、麥可波·佛斯嘉(Mikkel Boe Følsgaard )

◆上映年份:2015

◆長 度:100 mins

 

撰稿:EdK.


#clappin#ClappinsTheater#Land of Mine#movie#廟口拍噗仔#拆彈少年#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