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幾年教了不少演員學生,很多人非常努力、願意突破自己,但坦白說,卡住他們發展的不一定是表演能力,而是——科技素養。
我所謂的「科技素養」,不是叫你去寫程式或剪出超炫影片,而是:你能不能掌握表演工作中最基本的數位工具?你能不能自己處理一支試鏡影片的拍攝、壓縮、上傳?你會不會自己整理一份好看清楚的履歷,丟上演員刊登網站爭取曝光?
這些,不是加分,是基本。
我這幾年教了不少演員學生,很多人非常努力、願意突破自己,但坦白說,卡住他們發展的不一定是表演能力,而是——科技素養。
我所謂的「科技素養」,不是叫你去寫程式或剪出超炫影片,而是:你能不能掌握表演工作中最基本的數位工具?你能不能自己處理一支試鏡影片的拍攝、壓縮、上傳?你會不會自己整理一份好看清楚的履歷,丟上演員刊登網站爭取曝光?
這些,不是加分,是基本。
簡單來說,演員的科技素養包含幾個層面:
一、資訊組織與資料管理
✔ 能用 Google Drive 分類履歷、自我介紹影片
✔ 知道怎麼命名檔案(像:Ting_Chang_Headshot_2025.jpg)
二、數位內容製作與簡報能力
✔ 懂基本排版(Canva、Google Slides)
✔ 知道顏色、字體、影像如何影響觀眾印象
三、社群平台與影片平台操作
✔ 懂得用 IG、YouTube 建立自己的數位足跡
✔ 會上傳、編輯、加標題與說明欄
四、線上自學與科技自助能力
✔ 找得到解法(例如 YouTube 上學剪片)
✔ 知道怎麼用英文關鍵字搜尋
我遇過學生跟我說他「只有手機沒有電腦」,所以不太知道怎麼上傳照片或影片。甚至有學生不知道自己手機裡的影片要怎麼轉成一個可以寄給 casting 的連結。也有人不會壓縮影片、沒打開過 Google Drive 。
當然我不會責怪他們,但我要很誠實地說:在這個時代,這些是演員最基本的生存能力之一。
就算你不是科班出身,也沒有設備,只要你有一支手機、願意花時間摸一下、上 YouTube 搜索「Canva 怎麼做履歷」、「CapCut 剪輯教學」,你就可以開始建立自己的專業樣貌。現在很多美圖類 App 都可以做出簡單的 MD 卡片,只是你有沒有試而已。
你當然可以期待有經紀人幫你做這些。但你有沒有想過——在還沒找到合作的經紀人之前,這些技能很可能正是幫你吸引經紀人的關鍵?更別說,不是每個經紀人都真的那麼會做,而他們之所以能有效運作,是因為懂得外包或找對資源。想像你自己坐在創業初期的位子上,這些科技工具,就是你既省成本、又展現對自己負責的方式。
以下列一張我常推薦給學生的清單,這些不是高難度,而是你只要一週花一點時間就能熟的實用工具:
我知道你可能會說:「那些刊登網站不會立刻帶來案件啊!」——沒錯,但它們能帶來多一個曝光機會。在演員這條路上,「看得到你」本身就是一個大勝點。
可能有人會覺得,這些行銷、包裝的工具會不會讓我們離表演越來越遠?我曾經就遇過一位老師直接說她搞不懂台灣演員幹嘛浪費時間搞這些。
但我想說,表演和數位素養,真的不能並行嗎?
如果今天是個表演主修、商業副修的大學生,會有人說她學太雜嗎?我們現在學的,其實只是副修等級而已。
我想提醒大家:科技素養,不是讓你變成剪輯師,而是讓你在被看到之前,不會被自己的無知刷掉。
現在很多 casting 都會先要求 self-tape,這是 casting 在第一輪快速篩選的重要依據。你可能夢想在導演面前大放異彩,但再會演,如果你不會把手機架穩、調整光線、處理收音、挑選乾淨背景,那麼抱歉,這次的機會可能還沒開始就已經錯過了。
手機錄製的幾個關鍵重點:
為什麼這些是「進場門票」?
遠場 casting 常態化後,自錄試鏡已經不是選擇,而是基礎。一個清楚、聲音好、有專業構圖的自錄影片,讓選角可以專注在你的演技,而不是在影片品質上的瑕疵傳達給你的負面印象 。
若你連拍好一支自錄片都做不到,那你根本沒入到競爭場中。有演員常問:「老師你覺得我演得好不好?」但問題是——我根本沒看見你演什麼,我要怎麼評? 你只要把這些基本品質顧好,你才真正擁有「參加比賽」的入場券。不是 bonus,是門票。
你連基本的「橫拍」都沒做到,影片亂晃又聲音糊,那你的努力就真的會白費。這不是不公平,而是這個行業對每個人都公平殘酷。
演員的專業,不只是在舞台或鏡頭前,而是你能不能讓專業被看見。
我們常說演員是「被選上的」,但在被選之前,你必須先「被看得懂」。
很多人做出一份自我簡介,卻沒注意到文字大小、顏色、粗細、行距會影響整體的閱讀順序。你希望 casting 第一眼先看到什麼?是你的代表作?還是聯絡方式?還是你的大頭照?
有些角色 casting 挑照片,有些則是挑影片,但無論他們怎麼挑,你要做的,是讓他們好找,好讀,好理解。
我以前整理過一份含有各種形象的圖組照片,經過一段時間發現,許多casting打開檔案之後直接截圖送審,或有小製作導演直接截圖問我可否帶照片上的衣服,溝通既精準又快速。
除了排版工具的使用,檔案管理的習慣也很重要。你不需要像製片人一樣有超完整的資料庫,但請給你的檔案一個清楚、容易辨識的名字。這不是為了取悅選角,而是為了讓你未來在需要寄送資料、更新履歷或投稿時,能更快找到對的檔案,省下自己與他人的時間成本。
檔案名稱的邏輯可以很簡單:「姓名_檔案內容_年份或月份」就很好用。
例如:TingChang_自我介紹影片_2025.mp4
避免出現像 final_final_newest.mp4 或 影片剪輯(不要刪).mov 這種讓三年後的你看了也摸不著頭緒的命名方式。清楚、有邏輯的檔名,是你對自己職業態度的一種呈現。
一份好的履歷或自我介紹,不需要花俏設計,而是資訊清楚、邏輯簡潔。你要讓人一打開就知道你是誰、有什麼特色、能聯絡到你,然後順手點進你的作品連結。
你給人的第一印象,不只來自你演得多好,更來自你把資訊整理得多「負責任」。
你想讓 casting 對你有印象,就要在資訊呈現這一塊,先主動幫對方做好決定的前置工作。你越清楚、越容易被閱讀,就越不容易被滑過。
我在寫這篇的時候,其實心裡很矛盾。我當然希望大家多專注在角色、文本、情緒轉換上,但我也不能忽略一個現實:如果我們連 「讓別人點得開你的作品」這一步都做不好,那誰來看你演得多好?
所以我要鼓勵你們,從現在開始,把以下這句話寫進筆記本:
「我不用很會科技,但我一定要用得夠順。」
✍️ 小任務
這週試著做三件事:
你會發現,真的沒那麼難。而你會做這些,就已經贏過很多人了。P.S.如果你已經剪好了3分鐘精華影片,也歡迎你跟我或跟其他選角分享。
我的聯絡方式:tingchunchang@gmail.com | IG: @tingchun.chang.5 | Ting 張婷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