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手傳媒
知識分享
AI、分身、試鏡:未來的選角正在改變遊戲規則
Ting 張婷鈞
155
2025/08/05

備註:文章來自Casting Networks,此篇翻譯目的是讓台灣演員了解現在美國演員正在經歷的產業變動,讓台灣演員借鏡參考。文末附上給台灣演員的建議,若有更多想法歡迎提出。原文閱讀連結

撰文者: Ilana Rapp

試鏡已經不是你熟悉的那個試鏡,競爭對手也不一樣了。

以前,你最大的對手是等候室隔壁那個也在背台詞的人。現在,可能是一個 AI 虛擬分身,甚至是你自己被掃描、生成出來的數位版本——而你完全不知情它正在「參加」試鏡。

歡迎來到選角的未來(其實是現在)。它線上化、變化快,不會等你準備好才開始。那對我們這一代演員意味著什麼?來拆解一下。

AI 正在進入選角流程

AI 已經在掃描頭照、分析自我試鏡影片。有些製作公司直接用 AI 先篩掉投稿,根據表情、聲音、甚至微表情,判斷誰比較符合角色。

這可能讓選角速度變快,但也意味著你靠魅力脫穎而出的機會變少。

建議: 自我試鏡一定要乾淨、表達清楚、風格一致。如果 AI 在初步篩選,清晰和穩定能幫你進入「候選清單」。

數位分身與 AI 虛擬替身:分身大戰開始

現在很多片場會建立數位替身,也就是用 AI 做出的虛擬分身,可以授權、修改,甚至在你不在場時「演戲」。有些演員願意掃描自己,建立包含聲音、臉部動作、全身動態的虛擬版,方便未來工作。

這技術很酷,但也有風險。2025 年 8 月《Vogue》登出 Guess 廣告,小字才揭露模特兒是 AI 生成的。換成你,會有什麼感覺?

數位替身可以帶來額外收入和虛擬工作機會,但同時牽涉到同意權、所有權、以及真實表演的未來。

建議: 在同意掃描或聲音複製之前,務必看清合約。搞清楚你授權的範圍、時效、合約結束後會怎麼處理。最好請專業人士幫忙審閱。

虛擬試鏡室:Zoom 試鏡變得更成熟

還記得 2020–2021 年的 Zoom 試鏡嗎?原本以為只是暫時的,結果它直接留下來。現在平台甚至用 AI 判斷眼神、節奏,還能用虛擬對手模擬讀戲(對手可能是線上真人,或是預錄聲音)。

建議: 多跟虛擬對手練習,請朋友幫忙。學會透過鏡頭連結情感,這跟現場試鏡不一樣,但一樣重要。

深偽、聲音 AI 與你的數位身分

深偽技術與聲音複製進步飛快。你的聲音、臉、表情可能在你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模仿,甚至掛上你的名字。

工會正在為此爭取權益,但在法律跟上之前,還是有風險。

建議: 留存證據,追蹤你的影像和聲音被用在哪裡。數位浮水印、區塊鏈驗證等工具很快可能變成演員的標配。

選角導演怎麼看(以及他們為什麼還需要你)

儘管科技這麼強,很多選角導演還是看重人味。他們知道 AI 能看模式,卻抓不到現場感與靈魂。

選角還是關乎直覺、化學反應、還有那種說不清的魔力。AI 能給捷徑,但無法複製那個「獨一無二的你」。

建議: 保持真實、靈活。你的真實感永遠勝過人工仿造。

怎麼讓演員生涯跟上未來?

想跟上這個變化的產業,可以從這幾點做起:

  • 了解 AI 在選角中的角色。
  • 多元化技能:配音、動態捕捉、虛擬表演都可以試。
  • 理解數位權益,學會為自己發聲。
  • 跟業界負責任創新的專業人士建立連結。
  • 繼續以人為核心的表演訓練,專注情感真實與即興能力。

你的力量在於「在場感」

未來的選角,變化比五年前想像的更誇張。產業正走向真實才能與數位工具共存的混合模式。關鍵是你要適應新戰場,不然就會被淘汰。

你的對手不是 AI 或數位影像,而是「它們可能取代你」這個想法。

建議: 用你的真心、韌性,還有任何演算法都無法預測的表演,證明這想法是錯的。

AI 與工會、立法

像 SAG-AFTRA 這類工會正在推動保障:

  • 掃描與複製的知情同意
  • AI 使用的保證報酬
  • 將演員數位形象視為智慧財產並給予法律保護

在法律追上科技之前,演員要主動保護自己。

雖然人類的即興與脆弱性無可取代,但懂得運用 AI 能讓你更有競爭力。記得強化聲音表達、動態捕捉表演、還有個人品牌。

更新你的燈光,暖開臉部表情,準備迎接新時代。

備註:

SAG-AFTRA 是美國演員工會全名 Screen Actors Guild – American Federation of Television and Radio Artists,是全球最大、最有影響力的演員與媒體表演者工會之一,負責爭取勞動條件、合理報酬與影像權益,近期也積極處理 AI 對演員權益的影響。

在台灣,雖然規模與制度不同,但仍有相關工會與協會,演員可參考,例如台北市電影戲劇演員職業工會長期推動產業課程,無論在法律、知識、技藝方面都希望能協助台灣工作人員提升工作環境及品質。網站:https://www.actor.org.tw 。

給台灣演員的提醒與建議

對台灣演員來說,AI 的浪潮雖然看起來離我們還有點距離,但其實已經悄悄進入市場。廣告、微電影、品牌合作都有越來越多線上試鏡與數位素材授權的需求。

台灣市場的特點是:案子小、速度快、合約常常很簡略,這也是風險所在。你可能在簽約時不會看到「AI 掃描」或「數位授權」的條款,但這不代表沒有風險。建議大家:

  • 養成存檔習慣:留存所有試鏡影片、成品與合約,方便日後追蹤。
  • 練習線上試鏡表現:手機拍攝、自我試鏡燈光與收音品質很重要,尤其台北、台中外的演員更常遇到遠端試鏡機會。
  • 主動詢問使用範圍:即便是短期合作,也要問清楚影像、聲音、動作會用在哪裡、用多久。
  • 持續精進數位自我行銷能力:在 IG、YouTube、Casting 平台保持更新,讓你在 AI 篩選之外,也能被真實導演看到。

台灣市場雖然小,但正因為市場靈活,對新技術反應快,懂得保護自己、善用數位工具的演員,反而會在這波變化中拿到更多機會。

重點整理

  • 自我試鏡要清楚有表達力,通過 AI 篩選也能吸引選角導演。
  • 同意掃描或聲音複製前,先看合約,必要時找專業協助。
  • 練習透過虛擬試鏡建立情感連結。
  • 追蹤你的數位形象被用在哪裡,留意新工具保護自己。
  • 保持情感真實與即興,因為你的在場感是科技無法取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