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由心生,別再怨天尤人
大學時期就跟著已故的屏風表演班創辦人李國修學表演,高英軒對劇場自是不陌生;他也學影像表演,以《粉紅教父小甜甜》正式踏入電視圈。只是,劇場與影像間畢竟有些差別,為了找竅門,他遇上撞牆期。
自北藝大畢業四、五年後,高英軒看著同輩校友,一度徬徨:「退伍之後,我想著大學是學表演,還是想回到舞台,但我們好像又真的沒什麼戲演,那怎麼辦?」
當時年屆而立,對於人生的下一個階段多有思量,高英軒選擇繼續留下來。「那時跟黃健瑋一起做《他們在畢業前一天爆炸》的表演訓練,發現業界很缺四十歲到五十歲之間的男演員,如果我再堅持下去,十年後應該就有角色可以演出了吧?」三十歲的高英軒這樣想著。
當然,高英軒想的不只這些。在等待時間熟成自己的歲月裡,他曾思考過「什麼是好表演?」作為資歷還不算太深的演員,似乎總得經歷一段「模仿」的過程,「那時想扮演別人勝過扮演自己,我們利用這樣的方式,讓自己變得更有舞台魅力。」他舉好友黃健瑋為例,「早年一直從黃健瑋身上看到《終極警探》裡布魯斯威利的影子,有次我就問他『欸,你以前是不是有模仿布魯斯威利?』」黃健瑋用了一聲髒話回應。
不停思索和觀察,高英軒最後得出結論:「黃健瑋一直覺得自己不帥,他為了掩蓋這件事而努力經營自己,反而有一種魅力跟可愛;慢慢到了現在,他知道不需要這些東西來支撐了,因為越來越清楚自己是誰,所以他的帥度更高了。」這是他眼中的黃健瑋,越來越清楚自己在做什麼,相由心生,表演的狀態也隨之改變。
回到自己身上呢?高英軒的語氣沒有太多起伏,像在敘述他人般說道:「後來這幾年我發現,身邊有才華的朋友或學弟妹,大家表現非常亮眼,也各自拿獎,因為他們都活得很有自己的樣子,可是我卻在尋找自己的過程中,像是迷路了,也不太清楚怎麼走出這個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