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手傳媒
影人專訪
專訪演員唐從聖│我不是陳水扁或李敖,我只是一個熱愛表演工作的人
拍手編輯部
233
2018/10/17

約莫兩小時的採訪中,演員唐從聖就像顆超勁量電池,透過他的眼、口、肢體展演每段演出經驗。

他擅於檢視自己的表演,更擅於觀察他人行為,透過模仿,一一呈現被模仿者可能都沒注意到的細節。許多人可能就是從那與本尊近乎100%相似的模仿認識唐從聖,幾位代表人物如前總統陳水扁、作家李敖、歌手鄭進一等,至今讓人印象深刻,卻也讓唐從聖跟綜藝咖、模仿畫上等號,少以「演員」身分被認定。

但是,之於唐從聖,模仿既是表演,也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本能,只是他將模仿深化成一門技藝。他分享,模仿的根本之道為「觀察」,而觀察又與表演密不可分。說到底,觀察是表演的根基,模仿絕對是種表演,當你開始理解並加以詮釋一個對象時,表演便隨之開始。

「觀察」是基本功,能墊高你的表演

「模仿是觀眾認識我的關鍵。」唐從聖自知,精闢地總結了模仿在他表演生涯佔的重要性。

其實,在踏入模仿表演前,唐從聖早在導演楊德昌的電影《麻將》、《一一》中演出,也有幾部舞台劇作品,然而,觀眾依然不太認識他,那幾年的時間,大概只被路人認出兩次。就憑著一個非常單純的念頭──想得到觀眾的注意──唐從聖轉往鑽研「模仿」。

總有人質疑模仿的表演公正性,認為那不過是戲謔扮演他人、譁眾取寵罷了,但對唐從聖來說,模仿即一切表演的基礎,牽涉的是再現人物的能力,如何將觀察到的事物消化、內化,再運用自己的身體演繹出來。

這樣的模仿建立在大量觀察之上。唐從聖表示,他從小就喜歡觀察,高中時更會在週六下午,買一杯飲料坐在速食餐廳的窗戶前,觀察所有路人。「你不會無聊,那4個小時沒白混,你在猜測他們的過程中,會產生一些趣味,一些人與人之間,不管是肢體接觸、狀態、距離、表情、情感交流,一種細膩的觀察。」他回味那股箇中興致。

他堅定道,觀察是演員的基本功,當演員能完全掌握,表演勢必會更彈性及得心應手。唐從聖說,自己觀察後的結果都會被放進表演的檔案庫中,當需要演出類似的角色時,就可以立即讀取檔案來參考。以此類推至各種表演,他提到,擅於模仿的演員總能很快速地給出數種詮釋角色的方式,例如同樣是神經質的父親,可以變出不同的講話方式、節奏、樣貌及心理狀態。

不希望觀眾只記得模仿過的人物,堅持每年一部舞台劇

模仿讓唐從聖體會到走紅的滋味,只不過他們所認識的,似乎都是他扮演的「角色」,那「唐從聖」本人呢?他坦承,會擔心觀眾對他的印象停留在那些模仿過的人物,「一個角色紅到讓你印象深刻,好像我只會幹這件事,那就麻煩了。」因此,他開始參加電視節目、當主持人、詞曲創作等,希望觀眾看到多元的自己,在戲劇表演上,更堅持每年一定要全心全意投入一部舞台劇。

若單以經濟效益來看,舞台劇絕對不是最高,甚至可說是「錢少事多離家遠」的工作,可之於唐從聖,演出舞台劇是沈澱心靈的過程,長達數月的前置到公演,總能讓他好好反省自己的表演。

「我們每天在做很多即時的模仿、表演等等,那個過程太快速了。但在舞台劇的過程是慢慢的,每天像是捏陶土。」在極快中才能深感慢的積累。他舉例,這次準備《瘋狂電視台》,即便已經演出超過百場,他還是再三檢視每次排練;也戲稱自己是里長伯,除了表演,都會主動對每個道具、台詞、內容表示意見,為的就是讓整體演出更完整。「很多表演其實都是從細節去得,你歌唱、態度都有了,這個加2分、那個加1分,你可能就變成98分了,不然你可能就只有80幾分,我特別在乎那幾分。

會如此追求完美,也是他心裡對觀眾的承諾。他認為,站在台上的表演者都應當為了這些願意花時間、金錢入場的觀眾賣力演出,倘若能得到觀眾的爆笑、淚水、掌聲,不但是經驗獲得,更是一個演員賴以為繼的力量。

喜劇不是廉價、無所用心的表演,應該被重視

不過,觀眾的回應好得到嗎?唐從聖搖搖頭,苦笑表示,一點也不容易,其中需要付出最多心力,也最讓他頭痛緊張的,反而是大家都以為他駕輕就熟的喜劇表演。

不是說其他戲劇類型,他都可以信手拈來,悲劇對與觀眾的感染力大,但說實在,要「弄哭」觀眾不難,要「逗樂」觀眾,卻不簡單。

唐從聖認為,這也是為何喜劇演員的私底下總承受莫大的壓力。你可能會想問,讓一個人笑到底有多難?他描述自己的內心絮語:「都會自責、難過、懷疑,自己是不是老了、是不是能力不足、不懂網路語言,為什麼我演的都沒人笑?我預期會有笑聲,結果都沒有?」當所有人都期待你能帶來歡笑,甚至覺得你就是個開心果,你漸漸無法有過多個人情緒、無法負面、無法臭臉,你得笑,從台上笑到日常,這股壓力無以名狀,常讓喜劇演員喘不過氣。

除此之外,唐從聖也觀察到台灣喜劇表演幾個問題,包含脫口秀及相聲,總被認為難登大雅之堂,更別說是花錢去欣賞演出。「沒有太多的劇情,觀眾會覺得廉價。廉價是什麼意思?就是不用花太多功夫心力,只要耍嘴皮子。」

可是,看看鄰近的日本及中國,把各種類型的喜劇演出視為文化,是需要被尊重及認真看待的表演藝術。唐從聖說,台灣觀眾對喜劇演出欠缺認知,好在現在年輕一輩的表演者試圖讓台灣觀眾接觸更多喜劇文化,樹立喜劇的正統性,喜劇被重視的一天,指日可待

「按部就班」,是演員需牢記的四字訣

唐從聖彷彿打開話匣子,默默就分享了一個多小時。最後,問及對新演員有什麼建議?他順道提起當今的網紅現象。

他認為,現在的人可以接受資訊與展現自我的工具太多,多數人僅以一、兩項特長就把自己推上檯面,無奈都無法長久。所以,在這快速變動的時代,他建議所有的表演者,更該按部就班地培養自己。

就像煮一鍋湯,什麼時候該放入適當的調味料,都是有步驟的,熬煮出來的味道才能富有層次、鮮美甘醇;若你想求快,一口氣把料都丟進鍋中熬煮,很大的機率會壞了這鍋湯。

「要把起承轉合做好,規規矩矩看一齣舞台劇、看一本書、看一個劇本,看什麼是你的起承轉合。」

表演無所謂一步登天,該培養的能力、該有的練習、該累積的經驗,規律以待,才是穩定蓄積表演能量的根本,因為表演是門需深造的學問。

訪談接近尾聲,只見唐從聖甘之如飴能這般暢談表演。他謙虛說,自始至終,他都稱呼自己為「表演工作者」,不論是模仿、戲劇、主持、綜藝節目或配音工作,都謹記要踏實,不愧對每位觀眾。

他沒有非要成為喜劇泰斗,只想專心當表演工作者;他不是陳水扁、不是李敖,他只希望你能好好認識,他是個演員。

採訪、撰稿:Fatty Yao

編輯:薰鮭魚

攝影:楊雅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