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語不是會講就好,一個嘴型差異就成不同字
陳豐惠觀察到,社會中大部分的人依舊認為「台語不需要學」,也曾碰過劇組將重點放在讓演員自然地流露情緒,而捨棄與故事背景相符合的台語發音或腔調,她直言,對這樣的作法確實有些不以為意。
「台語不是會講就好,我們還需要建立對台語使用的正確觀念。」
說到這裡, 陳豐惠一下子進入教學模式。她舉例,過往在教演員台語時,必定會先說明台語的幾個特色,「一定要先讓演員了解華語沒有的部分,像是四種入聲語尾,還有閉口音等,像是閉口音如果不注意的話,一不小心就會把『有心(ū-sim)』發成『有身孕(ū-sin)』,那就差很多了。」如果時間允許,陳豐惠還會在課堂上教授台語羅馬字的規則,一方面讓後續教學有所依據,演員若想在課後自學,也較有幫助。
陳豐惠接著說,台語的發音十分講究細節,些微的嘴型不同就失之毫釐,差之千里,所以,面對面授課絕對比提供錄音有效許多,如果劇組有足夠資源,她都很希望至少能與演員碰一次面,根據對方的程度和特殊狀況,給予最合適、最客製化的語言建議。
在陳豐惠的記憶中,當年和導演楊雅喆合作,擔任電影《女朋友。男朋友》的台語指導,是至今最難忘的經驗。「我覺得雅喆導演的方法很不錯,在開拍前三個月就請我幫四位主要演員上課,也主動要求讓演員學羅馬字,他認為這樣才能以此修正演員的發音或嘴型。」起初桂綸鎂、鳳小岳、張孝全、張書豪四位演員都不擅長台語,但在課堂上努力學習,最後的呈現讓陳豐惠十分驚艷,直說幾乎挑不出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