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手傳媒
拍手名人
2022/05/16

專訪演員賴佩霞:戲劇與人生的美麗之處在於,此刻即永恆的唯一

「我媽都說她是全世界最愛我的,但我常常感覺要窒息。我就想:『那妳要不要少愛我一點,因為被妳愛好像沒有很快樂。』」

賴佩霞以歌手身份出道,人生角色橫跨演員、作家、身心靈導師。她直言,自己是單親家庭又是獨生女,童年僅有母親陪伴,偏偏母親又是個「不好玩」的人,兒時記憶沒有歡樂,賴佩霞轉以音樂、歌聲抒發情感,會走上身心靈探索一路,也是從注目這段糾結的母女關係開始。

幾年前,母親過世後的一次訪問,賴佩霞在家中彈琴,鋼琴上放著母親年輕時的照片。彈到一半,賴佩霞靜止,盯著母親的相片,淚流滿面,「她是全世界最愛我的人。」

人生是千萬種選擇的疊加,回首一切的起點,母親朦朧的身影在記憶裡佇立。曾經,母親的愛讓她疑惑,讓她痛苦,讓她走上追尋自己的路。人過中年,繞了許多遠路,明白愛的核心以後,哽在喉頭的那口氣,才輕輕柔柔地嘆了出來。

不再執著過去,才能柔軟地活在當下。

放下「應該如何」的聲音,傾聽內心

今年,賴佩霞於音樂劇《倒垃圾》裡飾演一位刀子嘴豆腐心的母親。《倒垃圾》故事線圍繞一群面對都更的住戶們,在整理家園的過程,意外發現深藏心中的「垃圾」。賴佩霞與不同的對手演員透過演出探討親子關係裡的掙扎與和解。

同為人母的賴佩霞,如何在詮釋「母親」一角時看見角色盲點?她打趣笑道:「我可是賴老師!賴佩霞餒!」嘴角掛著笑,她稍稍正色說道,在親子關係裡做到同理與自覺,這條路她走了四十年,好長好遠。

「做媽媽很多時候是拉不下那個臉的,要拉下臉,首先自己的狀態要好。」專訪當日早晨,賴佩霞跑到女兒謝沛恩床上,湊近女兒胸膛討抱抱,母女接下來整日工作滿檔,但在那個時刻,她們願意為彼此停下來,專注與對方說話,分享生活。

「一個媽媽要能這樣,有好多狀態需要調整。首先,我們要把自己當個『人』看,不是只是某些『角色』而已。我覺得我很幸運,身邊圍繞著我很愛的人,我將我的世界創造成現在的模樣,不知不覺,也活得比較柔軟。」放下「應該如何」,回歸內心,照顧自己的渴望,想要擁抱的時候就張開雙臂,需要關懷的時候,也願意求援。

探索身心靈領域後,賴佩霞明白「安靜聆聽」的重要性,許多阻礙、困擾著的人生課題,其實是面鏡子,為了讓我們從中看見自己的惡習、矛盾、黑洞與局限。看清了,聽見了,才能慢慢調整。

面對難解的親子關係,賴佩霞分享有天在課堂上使用空椅對話的心靈過程。寂靜的場域裡,兩張空椅相對,賴佩霞坐上其中一張,想像母親在對面,「我一坐上去,委屈突然之間湧上來。我就啪拉啪拉把委屈說出口,想像母親在面前,開始數落她,邊數落我邊覺得,自己那樣講其實也有點過分。那個委屈就過了、淡了。」

「如果我們只是讓這些情緒想法停留在腦子裡,我們會一直去咀嚼那個不愉快,累積滿滿的不愉快在身上,腦中跑馬燈當然就是些批判的字眼。」當陷入難解的情緒,與其鑽牛角尖,不如說出口,即使亂無章法,在過程裡,或許會有一些「看見」,而同理與和解就發生在這些看見之間。

當每個人都真誠地給,戲台上就有魔法發生

作為演員,賴佩霞暫時放下自身去詮釋他人,生活中則專注探索自身,這兩種看似相異的途徑,於她而言,其實最終皆透過與大眾溝通,指向「連結」此一核心。

她分享,身心靈就是覺察生活的點點滴滴,「從早到晚,哪個人對我說了哪句話讓我覺得超不爽!我思考要不要回應、如何回應、為什麼要回應?這就是覺察。在這過程中,我內心有很多小劇場在發生,幫助我認識自己。」

而「演員」在賴佩霞的人生體驗中,比起向內自我探索,更多是藉表演將角色呈現出來,向外與團隊合作,完成一次集體創作。 

「演員就是在做一件事,把戲做好。當演員們越齊心合力地做事,觀眾是感覺得到的,觀眾在看的是一個團隊。能夠登台演出的每個角色都很重要,不論主角、配角都完整了一齣劇,只要上台,每個角色都有他的價值跟意義在。」

話至此,賴佩霞停頓了一下,想起王小棣說過:「戲劇就是一種社會運動。」不論是表演或分享身心靈探索的體悟,賴佩霞以不同形式發出訊號與世界溝通,目的是與他人連結,讓人感覺「被聽見」,她有感而發,「因為我們都是一體的啊!」

帶著這樣敞開的心態,屬於賴佩霞的演員心法亦專注於「連結」的當下,質樸地捕捉表演當下四散於空氣中的靈光與情緒,看見它、聽見它、專注地與它對話。

「我在表演時很容易進入情境,藉由沈浸在那個角色,去幫角色感覺、跟對手互動,活在表演的此時此刻。在戲裡最有趣的就是,跟不一樣的人合作可以激盪出不一樣的東西,我覺得那是戲劇最美的地方。」她細數過去合作過的演員,透過對手的口氣、歌聲或表情,都能觸發她給出不同的表演。

「譬如說,湯志偉拿手帕給我,一個細微的手部動作,就牽動了我。我們在表演,台上卻沒一個人在『演』,當每個人都把最真誠的東西拿出來,那個當下是雋永的、唯一的,你會被那樣的時刻打動。」

在這次的音樂劇《倒垃圾》中,賴佩霞也分別與劉樸、賴盈螢有對手戲,談及此次合作,她欣喜的神情寫在眼裡,「我們這次演一場就休息一陣子,經過一段時間沈澱、吸收後再次對戲,大家的狀態就又不同了。每次表演我都十分期待當下的心電感應。」

魔法般的心電感應從何而來?賴佩霞微微一笑後分享訣竅:「必須高度警覺,保持在當下,才能接收對方、感知對方。」

安靜地聽一個人把話說完,是件重要的事

與其說「保持在當下」是賴佩霞的表演秘訣,不如說,那是她信仰的生活法則。

16 歲踏入社會,在餐廳自彈自唱,18 歲以歌手出道,進入演藝界。賴佩霞年紀輕輕就知曉人情冷暖,得在充斥潛規則的世道中生存,挫折何其多,但她從沒因此放棄或看清自我,「因為我很活在當下,即便碰到挫折,我都覺得其中一定有我需要弄清楚、想明白、讓我成長的道理,只是我現在還不懂。」存在當下,看見自我價值,明白「安靜地聽一個人把話說完,是件重要的事」,賴佩霞堅定而清澄地累積內在智慧。

「任何事情一直到我能夠解開那個結,於我而言,它才算是完整的整合。我相信,當我對這個世界發出請求,老天爺會給我答案。但我們首先要知道自己要求什麼?在意什麼?」

如果你曾因不懂得覺察「自己的需要」而挫敗地把生活的主導權交出去,首先,回到自己的家吧!賴佩霞解釋,此處說的「家」並非實質的建物、所在,而是你的「心靈」。

 「了解自己需要什麼,只能是你自己的事。當我們對『自己』感到模糊,我們就會以為未來要建立在別人身上。每個人要先回到自己的家,讓這個家是富麗堂皇、自己想待的,才不會想一直跑到別人家,比較不容易被別人的離開打倒。」

回家吧,尋自己的根。

採訪、撰稿:吳孟倫

編輯:呂嘉薰

攝影:楊雅晴


#賴佩霞#身心靈#賴佩霞快樂家#演員#音樂劇#倒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