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手傳媒
拍手名人
2020/11/30

專訪演員劉子銓|我是新演員, 我用無止盡的問題,找自己的答案

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常在書裡引用「新人」這個概念,他說,他的書不是寫給存在這世上的大人們,甚至也不是小孩,而是寫給那些,比最新的人還要新,尚未出世的孩子們。

作為一位新人、一個新演員,劉子銓剛毅的臉龐摻雜稚氣,你可從他的言談與濃眉大眼裡瞧見他對世界的熱情,那是種屬於男孩的、新生的、直爽的想望。問他如何定義一位厲害的演員?他眨眨眼睛表示:

「他的一個表演可以改變全世界的感覺。這樣說或許很天真,但我覺得一個厲害的演員,他的表演或是他的角色,是可以改變世上對於『既有世界』的感官,或是給予不同視角。」

因此,做出能影響現在的人、以後的人、尚未出世的人的演出,透過角色為真實的人事物發聲,讓他人因戲劇而被撫慰──是作為新人的劉子銓對自我的期許,也是他認定的演員的價值所在。

我的初衷不是「演」,而是真實地去體會

《無聲》改編自真人真事,講述一所特殊教育學校裡的性侵事件,探究人性,也探討體制。劉子銓飾演男主角「張誠」,精湛地呈現聾人在社會上面臨的生存艱苦,他也與張誠共處,並肩思考善惡、影響力,最終回到劉子銓本身。「《無聲》希望可以帶給人們更多問題去思考,用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如果我這個角色真的有那麼一些些影響力的話,我希望人們可以看到這背後的故事,到底長什麼樣子。」他直言,許多人看完《無聲》感覺沈重,或許可以藉此思考得深一些,去感受沈重之外,這部電影想傳遞什麼?

還記得《無聲》裡有顆令人印象深刻的鏡頭,身為聾人的張誠,哭著發出了聲音。好奇劉子銓在那當下怎麼會做出這個令人驚艷的表演決定?他回憶,當時純粹從角色的心境出發,因為眼前發生的一切太不可思議、太不公平,張誠逼不得已,「一定要我(聾人),用你們(聽人)習慣的方式和語言去表達憤怒的情緒。」

對他來說,自己的表演初衷一直不是去「演」一個角色,而是真實地從角色出發,去體會、去感受:如果我是那個角色,我會怎麼做?

他說,自己的表演偏向「直覺式」,正因沒有接受過正規的表演訓練,也無理論、技巧可遵循,他選擇回歸做戲的核心——情緒。「我會去思考,日常生活中我是怎麼去聆聽朋友、他人。當別人跟我傾訴一些,他覺得很難過的事情時,我怎麼去做那個聆聽者?我當下感受到的情緒是什麼?」把自己當做「聆聽角色」的聆聽者,學著共感,是劉子銓掌握情緒的方法;他也認為,表演很難教,但可以藉由引導,幫助演員找到跟角色對話、共舞的節奏。

儘管劉子銓還年輕,他已經知道表演是堂學不完的課,因為那攸關一個人的成長、生命軌跡的推進。他態度泰然,語氣不卑不亢:「我覺得,不論我表演了多久,我以後也不會說自己是一個很有經驗的人吧!因為人的成長是不會停止的,我想要一直吸收新的知識,讓自己變得更好,擁有更多經驗。就算是學生跟老師,也會有需要互相學習的地方啊!」

不要忘記新鮮與好奇的眼神,快樂演戲

甫開始的表演生涯,劉子銓期待可以更努力地活出自我,不要忘記因為戲劇而發光、好奇的眼神,快樂地演戲。

這樣成熟的感觸來自幾次與前輩合作的經驗,「每次跟不同的演員合作,我都是覺得很開心可以跟他們學習。前輩們也不會因為資深,就失去新鮮好奇的心態。他們總是用新鮮的態度跟價值觀去揣摩每場戲、每個表演。他們會讓我覺得表演很美好,每一天你都可以發現不一樣的事、學到不同的經歷。就是一種,能夠拍戲,今天又是一個美好的一天的感覺!

抱持積極的心態去經驗每件事,劉子銓語氣肯定地跟其他新演員分享,不要因為沒試過、沒做過,就心懷恐懼或排斥,甚至拒絕體驗。他寧可更開放地嘗試,才知道一件事究竟適不適合、有趣與否;倘若試了不喜歡,那便是趟挖掘自我的經歷,也正是這些意料之外的經歷,讓我們活得深刻。

他會開始演戲,也是出自於嘗試過後的真心喜愛,而不是因為他的父母都是演員。聊到這裡,劉子銓談起生命中很重要的一個人──親愛的奶奶。他回憶,小時候很不愛讀書,成績很差,覺得讀書不快樂。「幼稚園時,有天奶奶問我:『喜不喜歡讀書?』我說:『不喜歡。』奶奶就帶著我逃學,跑到淡水玩了一天。我爸著急打來問我怎麼沒上學,奶奶雲淡風輕說:『我帶子銓來淡水走走啦!』」奶奶又問:「子銓,你喜不喜歡這裡?」小小的劉子銓滿心歡喜。

記得喔!以後做很多很多事情,都要做你自己覺得開心、喜歡的事情就好,堅持那件事,你就會得到你真正想要的東西。」祖孫倆牽著手,站在淡水河口吹海風,奶奶這樣跟劉子銓說。至今,他仍歷歷在目。

奶奶簡單卻撼動人心的幾句話,烙在劉子銓心上。他很感謝奶奶告訴自己,不能用單方面的標準衡量一個人的價值,不管做什麼,都要記得開心。然而,這也成為他走在演員路上,時時刻刻自我提醒,千萬不能忘記的一件事。

父親教會我:用無止盡的問題,找自己的答案

之於劉子銓,家人的支持是他演戲的最大動力,就算出身明星家庭,他也不曾感到壓力,露出大大燦笑,直言自己很幸福、很感謝。「很多人會說,欸你爸是劉亮佐,那你有什麼演戲問題都直接找他請教就好啦!但其實,我每次問爸爸問題,他都不會給我答案。我問他一個問題,他回給我另一個問題,讓我繼續去思考出一個屬於自己的答案。

所以,很多與劉子銓相處過的人,都說他想法獨特、天馬行空。他笑說,那都是父親的教育養成他「用問題去回答問題」的思辨能力,在問與反思的過程中,捏出自己的答案。表演如此,人生亦如是。

要說父親「實質」給了他什麼,約莫就是對戲劇的興趣和眼光吧!劉子銓從小浸淫在音樂劇、舞台劇、電影的環境中,最喜歡跟爸爸一起做的事,就是去租好幾片 DVD 回家,或在電影院泡一整天。

談起喜歡的電影,劉子銓忍不住激動,收起老成態度,立刻上口幾句經典電影台詞,十足大男孩姿態,從《黑色追緝令》、《計程車司機》聊到影響他至深的經典國片《海角七號》。「我進戲院看的第一部電影,就是《海角七號》。到現在我看了二十三次,這部電影對我來說太重要我太喜歡了。」

他解釋,自己怕黑,所以一直很恐懼進戲院,一進去後,卻又立刻被大螢幕上的劇情跟情緒給吸引,「那時我才四歲而已,我當下就是跟著劇裡的情緒又哭又笑。然後我就很單純地想,如果有天我也能出現在這樣的大螢幕上該有多好?」就從這個念頭開始,劉子銓一路走到了這裡,成為了演員,出現在大螢幕。

看到自己出現在大螢幕上,就讓我想到當初四歲的劉子銓許過那樣的願,十七歲的劉子銓做到了。那種感覺真的很奇妙,有點像時空交錯,不同年紀的自己同時出現在那個場景裡一樣。

一個十七歲的男孩,青春正盛,未來尚且模糊,卻可期可待。他持續用問題尋自己的答案,努力朝演員路發展,我想,幾年後,他會再想起自己曾許過的願,彼時的他會與十七歲的劉子銓相視而笑:嘿!一路走來,我們都沒忘記,保持快樂。

採訪、撰稿:吳孟倫

編輯:呂嘉薰(薰鮭魚)

攝影:楊雅晴

場地協力:角公園咖啡

服裝提供:Salvatore Ferragamo

化妝:Vincent老師 / 髮型:Relux Hair Salon – Carl


#無聲#表演#劉子銓#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