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金鐘獎,有個名字令人眼睛一亮,她不僅以「主持人」及「演員」的身分雙料入圍,讓人驚喜的是,這是她首次嘗試鏡頭表演,便摘下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女主角獎。
她是吳奕蓉,從新聞媒體跨界戲劇表演,從看戲人成為戲中人。對自我定位不設限,哪兒好玩往哪兒栽,延續對人、對社會的好奇與熱情,總用最燦爛的笑,全力以赴對待人生中每份際遇。
今年的金鐘獎,有個名字令人眼睛一亮,她不僅以「主持人」及「演員」的身分雙料入圍,讓人驚喜的是,這是她首次嘗試鏡頭表演,便摘下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女主角獎。
她是吳奕蓉,從新聞媒體跨界戲劇表演,從看戲人成為戲中人。對自我定位不設限,哪兒好玩往哪兒栽,延續對人、對社會的好奇與熱情,總用最燦爛的笑,全力以赴對待人生中每份際遇。
一路以來,吳奕蓉的職涯都與「客語」有關,問她是否對「用母語說自己的話」有所堅持?她笑著搖頭,一切並非刻意,純屬美好的巧合。她自謙表示,許多人不計酬勞地致力於客語傳承,自己反倒是受惠的那方,工作讓她撿回了母語。
時間回溯至高中時期。當時的吳奕蓉十分熱愛聽廣播節目,甚至定好志願想念相關科系。結果在實習期間,發現自己不喜歡對著空無一人的房間講話,決定轉換跑道,找尋和傳播相關的行銷企劃,寄了二十幾封履歷都石沈大海。
兜來轉去,她的第一份工作仍回到廣播,還是中廣的客語頻道。吳奕蓉不好意思地說,其實是大學同學在那兒打工,適逢有缺來問她。聽起來像是誤打誤撞,卻讓人覺得這是回到她的命中注定。做了廣播後,經理開始讓她播報新聞,從那時開始,她便常趁著播歌空檔 call out 父母,求救客語生字的念法,意外開啟重拾並鑽研客語的契機。
「一般對話不覺得有問題,可是播新聞完全是另一回事。」她直說,因為工作才對客語文化有更深的了解,為了避免自己忘記,她還將曾接觸過的詞彙製成自己的客語小字典,以注音符號作區隔,搭配北、南部的講法比較,蒐集至今,檔案已累積六十多頁。
這些經驗給了她下一個機會至News98擔任新聞編播。直到客家電視台準備開播,擁有客語優勢及新聞相關經驗的她,順利地錄取新聞主播,一待就是十五年。
吳奕蓉坦承,其實她不是個特別有企圖心的人,就是不小心去了哪,便在哪扎根、茁壯。一如廣播、新聞的際遇,表演也是如此。
回想自己真正成為演員的契機,吳奕蓉十分感謝瀚草影視總經理湯昇榮(湯哥)邀請她報考北藝大戲劇系研究所的在職專班。畢業後,她萌生想做劇場節目的念頭,從主播轉為《幕後有藝思》的主持人,並在探訪劇場時,遇到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找她演出舞台劇《風箏少年》,再一次地有意無意串起與表演的緣分。
有了舞台劇的經驗,再轉戰鏡頭表演,吳奕蓉感觸很深。不同的表演呈現方式,尤其觀眾的「存在」與否,確實會影響到她的感受及表現,讓她直呼「好難!」
「舞台劇有趣在於觀眾是表演的一部分,沒有人看,就不算劇場;你永遠都要知道有觀眾,所以才說不能背台,重點在『放』,讓觀眾看到。可是鏡頭表演不是,一是你不知道最後有誰會看,二是重點在『收』,多了,情緒就溢出框,觀眾就沒想像力了。」
表演的「難」可以慢慢磨,但生活中的「難」該如何面對?吳奕蓉想了想,歪著頭提到,許多人遇到困難或悲劇時,會去否定、不斷地問為什麼,但自己似乎沒有這段過程。「如果壞事都只發生在壞人身上,那就只有報應,沒有意外了。」她的語氣很輕、很淡,卻包容了所有的世事無常。
或許是出自於新聞專業背景,看過太多光怪陸離,嚥過太多辛酸不平,她早為自己打了預防針,時刻做好心理準備。「任何事都有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她以自身為例,過去曾遭遇主持工作被臨時替換,許多人都為她叫屈,她只介意是否為自己的問題,若不是,就沒事。
她自嘲,隨著年紀增長,變得更泰然自若,知道有些事無法抵抗,不如既來之,則安之。這樣的心態很《大桔大利 闔家平安》的「梅姐」,但人生就是這樣呀,沒解的問題,就放下,有時反而會柳暗花明。就像她其實開拍前兩天才重感冒,咳到直接變菸嗓,反倒很符合角色設定。吳奕蓉微笑,是意外,也是幸運,看你從什麼角度看。
在獲得金鐘獎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女主角,並一舉入圍本屆金馬獎最佳新演員獎後,許多人稱讚吳奕蓉是「被主播耽誤的演員」,她不這麼認為,她更相信,擁有過去的媒體經驗,才有現在的演員吳奕蓉。
正式踏入表演領域前,吳奕蓉採訪過許多與劇場表演相關的幕前、幕後人員,那時的她最好奇的地方在於,這份工作不易謀生,是什麼原因讓他們留下?表演的熱忱從何而來?樂趣在哪?她一連拋出好幾個問題,笑問如今也成為表演「當事人」的她,是否已經能回答自己?她搖搖頭表示,成為演員,多了更多疑問,尤其在嘗試鏡頭表演後,越是深入思考,越覺得表演充滿哲學性的辯證。
她引用鄧九雲《女兒房》中的〈指月亮的人〉,裡頭講述在日本能劇裡面,演員分成兩種:第一種演員是讓觀眾覺得他的動作完美無瑕,第二種演員是只讓觀眾看到月亮。「重點不是動作,而是我們想讓觀眾看到的東西。」她認為,要做到第二種境界,「精心設計」與「本能自發」同等重要,然而,現在的她還缺乏技術,很多僅依靠本能,她知道,想繼續走得長遠,這肯定不夠。
謙卑如她,再次自稱幸運能遇到導演林志儒,採用「讓角色變演員,而不是讓演員變角色」的方式,讓她能利用自身的「內斂」個性與專長「佛朗明哥舞」來演出;但同時,她也感到納悶,如此一來,是否都是演員本色演出?若是需要技巧的角色,自己能否駕馭?下一個角色可以看起來不同,卻還是吳奕蓉嗎?
她的內心有成千上百個提問,可能是新聞人的職業病,也可能是她真的太喜歡演員這份工作了,就像個期待聖誕老人的孩子,吳奕蓉盼望得到解答的那天,因為這些問題都得等到下次、下下次演出,才可能得到應證。
「能有機會嘗試演戲,對我來說是很幸運的際遇。」她深信,表演藝術領域有很多好玩的事,如今的她才剛開始探索,並不侷限只能在哪裡。她選擇讓自己當一塊土,任由故事、人物捏成各種形狀;像個環保容器也行,讓人可以回收再利用,變化各種可能。
採訪、撰稿:黃羽萍
編輯:呂嘉薰(薰鮭魚)
攝影:楊雅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