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手傳媒
拍手名人
2020/11/11

專訪演員施名帥|表演迷人的地方在於,你有做不完的功課

這天,施名帥一踏入牯嶺街小劇場,眼神閃閃發光,像個孩子四處張望。「你們知道後面就是以前的拘留室嗎?」他開啟探索雷達,指向一樓實驗劇場,像在炫耀自己的寶物,自然且熟悉地向我們介紹牯嶺街小劇場。

對施名帥而言,牯嶺街小劇場有著無法取代的重要地位──學生時期至今的表演養分都奠基於此,不僅是他充滿回憶的起點,也是能量補給站。

劇場能帶著流行走,在牯嶺街小劇場實驗各種可能

小劇場的存在意義絕非年代久遠而已,放諸東西劇場史來看,小劇場的價值從沒被抹滅過,只是有時候不小心被低估了。

施名帥談起過去學習當代劇場及西洋劇場史,發現世界各國的劇場其實是走在電影之前,甚至影響了服裝風潮及其他藝術領域;當時台灣除了知名的果陀劇場、屏風表演班,還有嘗試實驗性演出的「小劇場」,透過在咖啡廳或公寓等地點演出,帶動了非學院派的表演能量,還帶來許多前衛思考、流行文化的可能性。

小劇場就是把各式各樣的文化融合在一起,它強調的是創作者想討論的議題或意念,有些事就是沒辦法用具象的話劇呈現,我們不能說那不是表演。」他解釋,小劇場提供了一個空間,讓所有對藝術有興趣的人,都能發揮各種可能與想像。而這對當時還是學生的施名帥來說,是非常嚮往的一種未來生活方式。

在眾多小劇場空間中,又以牯嶺街小劇場最具意義。這兒不僅延續1950年代的警察局建築,進出口的設計活潑,也為表演動線增添變化性。從第一次的單人表演《漢字寓言》,到之後許多演出的排舞、排戲,施名帥有許多日子都在這裡度過。

讓他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經驗是與導演王嘉明合作《小小》,施名帥與梅若穎、四位小學生一起搭擋,六人互相配音,當他走路時,小學生就依照節奏敲高跟鞋,「叩!叩!叩!」十分考驗彼此的默契。這場充滿趣味的實驗性演出也為王嘉明帶來日後創作的延伸。

「這裡真的就是一個練功坊,讓很多人在這邊施展創新與抱負。」施名帥表示,牯嶺街小劇場是一處實踐創意的原點,更多創作者有機會說自己的話、帶出自己的流行,是一年一次的台北藝穗節之外,提供成本有限的創作者盡量玩表演可能的地方。

從舞蹈到表演,都在尋找不被侷限的自由

表演藝術的根本在於找到一個『人』的樣子,人會有很多變化,我們利用這點來和觀眾溝通、表達想說的故事或意象。

施名帥分享,各表演藝術工作者透過不同的媒材或平台進行創作,在基本功課或表現方式上或許有很大的差異,最終想帶給觀眾的感動都是一樣的。

就像他過去參與舞蹈及戲劇的演出,這兩種藝術的表演「工具」都是自己的身體,但能量的處理方式截然不同。

跳舞是『向外』的力量,要將情感往外拋,像是某種靈魂的釋放;而戲劇則是『向內』、甚至『向下』,較多在精神面的處理,準備的功課不是表面看得到的。

他細心說明,有時表演得讓外表與內在呈現相反的狀態,譬如說明明很悲傷,卻要忍住眼淚,因此,需要先「沉住」那股能量,才能讓觀眾感受到糾結、複雜的情感。

為了能靈活地運用能量,進而操作表演,演員得花很多時間開發、刻畫自己的能力,否則就會被限制。施名帥總結多年表演經驗表示,演員和舞者、音樂家有很大的不同,該做什麼練習與功課,沒有正確答案,也沒有人能告訴你,都要靠自己去挖掘。這卻也成了表演迷人的所在,「你要找到屬於你現在需要的功課,這是做不完的。」他笑說。

有沒有什麼是表演的基本功課?「 基本離不開控制身體、聲音、情感,再來多花點時間了解『人』,包括自己。」施名帥解釋,表演就在體現人生,一定得對人有興趣,才能真心喜歡表演。

再來,接觸哲學會有很大的幫助,透過不斷地思維辯證,找出屬於自己的觀點。「更深入的話,詢問自己對於信仰的定義是什麼?你相信的事是什麼?」他表示,這些問題都得藉由做好所有喜歡的事、珍惜跟身邊的人相處的日子,才能找到答案,而這一切總結起來,也許就是大家常說的「好好生活」。

比起成功,我更想追求快樂

談及生活,施名帥體悟到,有些事與壓力並非自己能預期,時間到了,自然就得面對,尤其今年對「離別」的人生課題更加有感,讓他重新省思成功的定義。

「究竟是賺很多錢、得獎才叫成功?還是讓身邊的人快樂才是成功?」他先是拋出疑問,然後緩緩說道,隨著人生歷練堆疊,追求的目標也會跟著變,在蓋棺論定之前,很難說自己是否成功;然而,若一直追求成功,不免太過緊繃、讓人疲乏,現在的他坦言,比較想追求快樂,那是支撐自己向前的動力。

「阿堯導演在(同學麥娜絲)預告不是有說,人生海海,還是要繼續往前走,痛苦一定有,怎麼面對?你可以選擇好好地跟這些痛苦、無奈相處,不要放棄,相信明天會更好。」

他引用即將上映的電影《同學麥娜絲》台詞表示,有時擔心再多,也無法改變事實,不如淡然看待,既來之則安之。最後還不忘幽自己一默,笑說自己在劇中的名字就叫吳銘添(無明天)。

順應自然,幽默以待——這也是施名帥花了多年才領悟的道理。過去,面對表演,他過於在意自己的表現,上場前常緊張到胃痛,自顧不暇的情況下,只能將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做好自己認為對的表演。如今,他較能放鬆面對,才了解現場的所有操作都是為了幫助演員完成表演,於是,他更放心地將自己交出去,甚至有餘力能照顧對手演員,合力共創好作品。

或許正因如此,在表演領域蟄伏多年的施名帥,近年飾演的角色開始被觀眾記住,從《我們與惡的距離》的精神科醫師林一駿、《黑喵知情》擁有寵物溝通能力的羅鈞,到《同學麥娜絲》追逐導演夢的吳銘添,以渾然天成的演技引領觀眾感受深刻情緒,甚至,他整個人都瀰漫一股因自適而得的自信,總西裝筆挺,腳步輕盈,開口悠悠,看上去很舒服。

對於表演,施名帥依舊謙卑表示自己還在路上。表演有其使命感,他說,不一定要具備教育意義,但演員一定得試圖提問、提供不同面向的思考,進而引起觀眾討論或想像。「答案」永遠不是表演或創作者能提供,因為他們也一同在尋覓。今後,施名帥也會繼續表演、提問、繼續追尋屬於他的答案。


採訪、撰稿:黃羽萍

編輯:呂嘉薰(薰鮭魚)

攝影:楊雅晴

服裝協力:KENT & CURWEN ENGLAND


#演員#表演#施名帥#同學麥娜絲#牯嶺街小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