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手傳媒
拍手名人
2020/08/19

專訪演員竇智孔│演員要把自己當小孩細心對待、耐心聆聽

相對於一些路途乖舛的演員人生,竇智孔演出第一部戲劇作品《大醫院小醫師》便獲得關注,他自知幸運,卻也明白幸運不是萬靈丹。

人生是座遊樂園,進去後玩了第一個遊戲就得到一個超級大的娃娃,在出遊樂園之前,你都得背著它,這樣是好還是不好?」《大醫院小醫師》的原創作者侯文詠曾這樣問他。竇智孔坦言,接下來的演員路走得還算平穩,有點僥倖,這部戲確實投入很多宣傳預算。

整場訪談,竇智孔常提到「順其自然」,話說得簡單輕鬆,我們知道,這並非只是順著幸運與順利,而是一種「專注當下」的表演態度。一旦專注,一切將自然而必然發生。

順其自然,表演無關對錯優劣

竇智孔五年前才當兵,當時34歲的他,比同期入伍的夥伴年紀都大,成為大家諮詢人生疑惑的前輩。「人生到底要幹嘛?」回答過數次這老生常談的問題,他也領悟出自己的一番道理。

「我當時就想,對啊,沒有人能夠真正選擇人生,是人生來選擇你。其實只要朝最有興趣的一件事去做,它自己就會來找你。」對竇智孔來說,這「一件事」就是表演。

「我從小就愛看電影,跟弟弟兩個都會偷拿爸媽的會員卡去租錄影帶來看。租到過期的錄影帶就藏到樓梯底下。等店家打電話來催還,被發現後就被揍了一頓。」被痛扁的記憶,是竇智孔最初對戲劇著迷的痕跡。他還會想像旁邊有人在和自己對話,模仿演員演戲,被爸媽以為在觀落陰。但他絲毫不管別人的眼光,和表演的第一類接觸,竇智孔相當自得其樂。如此這般順著樂趣、享受於當下,默默內化成他一路走來面對表演的姿態。

早早懷抱了對表演的熱忱,如今問竇智孔何謂表演?他形容表演就像一幅畫,同一件作品,有人覺得不對胃口,晃了就過;有人看進了心坎,駐足良久。

「你不能說誰畫得好或不好、誰用的顏色和筆觸較好,它沒有對錯。只有這一幅畫裡頭有沒有被賦予想法,而這個想法和觀眾產生了什麼連結。」

淺顯易懂的一番比喻概括了他對表演的定義。他認為,演員的任務就是盡可能地創造大家對角色的想像,給予角色中心思想。接下來,他會全心期待和創作者、導演、搭檔夥伴互相撞擊。

早期還在摸索時,為了賺錢,他任何角色都試,有時也會太主觀地認為只有自己是對的,陷入「有表演能量」但缺乏「客觀呈現」的能力,得到不少教訓後才覺悟,演員不能不多聽其他人的意見。

當然,也不是要演員輕易受他人影響。現在,竇智孔會把他人的聲音「拉」進創造角色的過程。「這樣的個性我喜歡,那種的調調我喜歡,拉拉拉拉,就會創造出來。」就好比跟那些人一起在做捏麵人,自己看到的形狀與別人看到的不同也沒關係,無關對錯優劣,不過就是共同捏出一個好角色。

他拿某一場與女主角的對戲舉例:

女主角問:「那你這樣有什麼用?」

竇智孔答:「那你去問你丈夫啊!」

女主角再答:「我沒有丈夫。」

竇智孔評論:「算你好運。」

竇智孔解釋,最後這句「算你好運」有太多種講法,有人提議要中肯而不帶情緒,有人說可以嘗試挑眉,帶點調侃。綜合種種意見,他又想出另一種情況:男主角認為女主角沒有丈夫,所以他接近女主角的機會來了,又不能操之過急,是種藉機表露心意的「算你好運」。他說,這一種表達為角色間的互動添加想像,打開更多可能性。

「這是一個開關門的遊戲,打開這扇門後,還有好多門要繼續選。」竇智孔小結,表演就是一連串當下的選擇。

耳朵打開來,讓觀眾「跳上舞台」

如果每個表演的當下都是在選擇,演員要如何培養選擇的能力?

「觀察,把耳朵打開來。」竇智孔說,越是在情緒飽滿的狀態之下,越要把自己當小孩教養──耐心聆聽,細心對待。

「角色就是一種存在你腦中的東西。」他相信,人具有多種潛在性格,只是在這些性格中,有一個核心的人物設定;當歷經不同環境、遭遇,便會啟動部分潛在性格去應對,演員不過是放大這些性格,反覆操練啟動的過程。

這些性格是可以被有意識提取並記憶的。竇智孔說:「我今天進入角色,就會開始想哪一段日子或走過的街道看過這樣子性格的人,打開印象中的抽屜,把資料拿出來看,去捏造角色。」生活中充滿俯拾皆是的感官小細節,他撿集、收進腦海中的抽屜,等待角色需要的時候,一一拿出來檢視、分析,擴充到表演裡頭。

不僅演員需要放大感官,活躍於舞台劇的竇智孔有感,觀眾也要打開耳朵去感受表演氛圍,必定會感覺到眼前的角色變得更立體、靠近,近到彷彿自己就站上了舞台參與表演,這股參與感會回饋到表演者身上,使整場演出充滿感染力。

很多人會強調,舞台劇表演就是放大聲音或肢體,表演能量足夠到直達最後排觀眾,對此,竇智孔持不同意見。他分享,過去看舞台劇《台北爸爸,紐約媽媽》,他反而不是「接受」到表演,而是感覺自己跳上舞台,「我兩顆眼睛的鏡頭就在舞台上!」

他進一步以自己主演、今年再度加演的《莊子兵法》為例,劇情的設定是密室逃脫。「我們不可能把舞台弄成一個密室,所以我們要讓觀眾跳來舞台上。」竇智孔期許先打開自己的耳朵,好好地聽環境的聲音、對手的話,全然沈浸於角色中,讓角色發光,觀眾的耳朵將會隨之敏感,一起進到表演的世界。

愛是所有,才能走進角色的生命

聽竇智孔說話,很像在看書;沒想到,他就是個熱愛哲學的文藝青年,甚至能說出最喜歡的演員之一李小龍也是哲學系出身。

「哲學可以幫角色創造生命。試著站在別人的角度想,你就可以發現這個角色的特性在哪裡。」他闡述哲學之於表演的玄秘,每個人都有一股神祕的力量支撐著思維,而表演就是運用換位思考去找出每個角色背後的思維,構築其獨特的性格。

聽來複雜的理論背後往往只藏有一個真諦,像是《莊子兵法》錯綜的劇本,竇智孔剖析,想傳達的價值就是「愛」而已。

「表面上好像張牙舞爪,充滿糾結,但只是因為缺乏愛。」竇智孔說,《莊子兵法》中的每個角色都是因生命的某個時刻「做錯了什麼」、「為什麼不早一點做什麼」而來到密室,這些令人懊悔的時刻正來自角色錯過了某一份愛;密室裡的劍拔弩張、厲聲指責都是懊悔的反射,唯有在如此封閉的環境裡、在素昧平生的陌生人面前,才能盡情釋放情緒,侃侃而談那些缺乏愛的時刻。就如同現實生活,我們常常在離開了好久之後,才慢慢地撿拾過去的一點一滴,在一個無關緊要、雲淡風輕的時空下,細細思考,細細悔恨。

回到生活中,最讓竇智孔想逃離的也是「缺乏愛」這件事。

科技冷漠已成眾生相,每每看見餐廳裡一家人各自拿著手機滑,竇智孔搖搖頭,他還是難以接受,「我相信他們一定錯過了彼此的某一部份,我不喜歡這樣,我心裡會想著『我要離開這個地方』。」在表演上,竇智孔渴望與角色產生「真實」的連結;生活中,他同樣期待人與人之間能撥開無愛的面紗,有機會走進彼此的生命。

無為而治的心態,積極有為的行動

訪談到最後,覺得竇智孔有點違和,令人驚喜的違和。這個黝黑深邃的男人,乍看以為富有侵略性,實則細膩而淡然。連給表演新人的建議,都是「要秉持『無為而治』的心態,做出積極的行動。」

「心態永遠是最重要的。」竇智孔強調,即便再有天賦、有才華,也要認清世間事不是一人能一手掌控。是不是屬於這個行業?演員大多心裡有數,若決心堅持下去,就不要放棄任何一絲機會。正所謂「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個人。」進入表演領域就像闖進一座大森林,一開始一定會興奮無比,不過要保持理性,從中找出屬於自己的樂趣和一片天地,「要試著走走看每一條路,看看不同的花草樹木。」

闖蕩森林的同時,也得時時回望初衷,不要讓大環境輕易挪移了自我。「偶爾停下腳步,讓你的靈魂跟上來。」這是他的溫柔叮嚀,也是他奉行的人生箴言,準備好身心靈,等於為自己創造了堅定舒適的氛圍,如此一來,做任何表演都能打動人心。

採訪、撰稿:段雅馨

編輯:呂嘉薰(薰鮭魚)

攝影:陳希倫


#竇智孔#舞台劇#莊子兵法#表演#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