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手傳媒
拍手名人
2019/11/11

專訪導演王小棣│做一個好演員,要懂得深情

許多演員被專訪時都會引述人生導師的話,屏風表演班創辦人李國修和導演王小棣,大概是重複率最高的。

每推出一部作品必引起討論,不管是題材、拍攝方式,或又慧眼用了哪個才華洋溢的新人,王小棣不走傳統路,已然成為一種高度。這樣一個影視產業導師級人物,私下實則淘氣愛玩,正迷上平衡車,接下來想玩木工;她也是個老饕,知道該鑽進哪條巷弄買好吃的炸雞排。

今年,她以監製的身分帶來與新加坡電視台合作的雙線劇《你那邊怎樣‧我這邊ok》,劇情即將進入最後高潮,讓人好奇,王小棣是否滿意雙線劇的呈現效果?身為演員拔擢的重點人物,她又是如何思考表演和演員這份工作?

雙線劇很難看懂?戲劇,是一種生存遊戲

《你那邊怎樣‧我這邊ok》分為台灣線、新加坡線,兩條敘事軸既獨立又交錯,相互填補留白處,讓觀眾就像在玩拼圖,一片片拼起錯綜複雜的劇情,享受解謎的樂趣。

這樣的國際合作是艱困的。首先,必須找出雙方的共鳴,始能構成故事的世界觀,進而展開設計。例如台灣與新加坡社會都處於追求經濟發展、高度競爭的階段,人們的價值被量化,不自覺迎合資本主義社會的愛惡,偏偏家庭教育深受儒家思想影響,人物的為難也就從「想不擇手段地成功,卻怕不仁慈、不聽話、太顛覆」出發。

王小棣不但要為故事奠基社會基礎,還得向每個劇組人員溝通再溝通,當每個導演對角色、劇本各有理解時,這個任務更顯浩大。

創新並不容易,但總得有人打響第一槍。王小棣向來不同意做戲要往「一定會成功或收視率保證」的路線去,像《你那邊怎樣‧我這邊ok》這樣有遊戲性的劇,縱然有需要磨合之處,她仍肯定改變之必要。

有些網友覺得這齣戲人物多、劇情亂,甚至因而棄劇,王小棣淺淺一笑,以貓巧妙譬喻觀眾:「基本上,我覺得戲劇是一種生存遊戲,像小貓,我們用一些東西逗牠,牠會馬上反應。」她回過頭說人,若觀眾總把戲劇看得太扁、太膚淺,只想坐在那兒半發呆、放空地看,「我覺得這會影響到你的生存本領。戲劇就是越來越多類型,讓你覺得有興趣,我相信對享受生命或發揮你自己的生命力,都是一個良性刺激。」短短幾句話明快有力,發人深省。

當導演的多年累積,很清楚社會中的人怎麼活著

戲劇是引導生命往前的媒介之一,想當然耳,問王小棣是否認同戲劇有其社會使命,問題還沒說完,她手輕扶著下巴,微微點頭。

王小棣進一步闡釋,就像暗戀一個人一輩子而開不了口,或你其實非常痛恨自己的生活,太多難言之隱、太多未明的心靈活動,卻能透過戲劇互相看見、溝通,明白原來黑暗是這個模樣、原來自己的孤獨不這麼孤獨,從戲劇獲得力量去面對莫名其妙的生命,「所以戲劇當然有社會任務。」她不卑不亢地表示。

從王小棣的一言一語,你能看到她秉持對戲劇的尊重在做一名導演,儘管她苦笑說,導演就是個藍領階級罷了,要做很多功課,了解劇本、根據劇本去堪景、做田野調查等,花費的都是歲月。

這份工作不輕鬆,但也無法說苦,只有心中還有夢、有火、有想說的話。王小棣的作品說來說去,都在說「人」。《你那邊怎樣‧我這邊ok》的人物再多、關係再紛雜,說到底,也不過在表現每個人在各自的處境如何拉扯。

要同時處理那麼多人物的掙扎,是需要功夫琢磨細節的。王小棣以一貫的淡幽口吻回應,做導演多年,累積不少社會知識,看過太多不同的臉孔、環境問題,社會中的人怎麼活著,她很清楚。

怎麼挑演員?怎麼當演員?怎麼堅持?

這份對人的深刻觀察與同理,從戲延伸至戲外。2014年,王小棣領軍蔡明亮、陳玉勳、許傑輝、王明台、徐輔軍、瞿友寧、安哲毅等導演組成Q Place人才培訓基地,並於去年成立拙八郎創意執行公司,將懂得看人、用人的眼光,具現在拔擢影視人才。

與其去看一個素人有沒有演技或特異功能,王小棣說,她看重的是一個人生活的成績,那可是會寫在臉上。

「我不是在看他是不是個好演員,我只是以一個人在看另外一個人,人與人的相處,看他自己生活的成績。談話間,你會知道他的想法和習慣,或他的幽默感。」

如何在名為生活的考卷上獲得高分?王小棣說,你的生活不能太狹隘,既然知道各種體驗有助於志業達成,就別排斥去接觸不同的工作、活動,「演員最重要就是四體勤勞,不要以為這是一個風花雪月、裡面哈啦哈啦的工作,不是的,尤其以後的環境,我相信是越來越進步,你一定要深植自己的實力,當你有實力的時候,你自己都會快樂。

演員的困惑、迷失,她自是明白的,無奈那畢竟是個人造化,她也只能透過提問去引導思考,「你怎麼看你自己?很多時候你必須去做不見得喜歡的事,那什麼時候開始取捨?可能早早就要放在心裡。」除此之外,王小棣一連溫柔提醒,彷彿《我的野蠻女友》中令人熱淚的牽牛,字字句句透露對演員的了解和貼心。

你要讓自己有生存能力,你要不斷跟自己對話,你最好有個很好的愛人,不要只是漂亮或英俊,是真的可以讓你放鬆、聊天、說真話,你要讓自己心境愉快。拍戲的工作團隊就像是一種修行,你要想如何寡欲,如果整天想要穿什麼、開什麼車,應該很難快樂、很難把事情做好。要怎麼寡欲、要怎麼敏銳、要怎麼深情。做一個好演員,若不懂得深情,很難會演得好吧?一定是生命裡有什麼讓你最深情的,你才來表演。

話鋒一轉,她笑著感嘆,做演員真的不容易,她很佩服選擇專心做演員的人。導演或許還能選擇拍有興趣的故事,演員卻不一定接得成想演的角色,收入亦不見得穩定,還得不斷自我訓練去等一個未知的機會,大大小小現場狀況又會影響付出過的心血,「還有更重要的是,決心與健康。」王小棣如此理解演員的難。

她繼續說,演員還可能患上程度不一的大頭病,「有了這個病,大家都看不出來,只有你自己知道,有的會促使你進步,有些會使你跟現實消磨,這是最困難的,除非你有很好的伴侶或朋友,可以讓你保持心情輕鬆、精神愉快,可以深切地懇談。」她不只一次提起朋友的重要性,幾個可以跟你說真話的好友、讓你放鬆的好友,都是演員的生活不可或缺,因為,演員是除了運動員,自律性最高的一種工作。

當然,不是這樣照做,就保證有機會。王小棣積極說道,放諸所有工作,都不適合自怨自艾,不要痛苦地等著,如果真的是想做的事,一定可以找到開始的方式。她用了一個很平實卻深刻的形容──要對現實做功課,所有的行業皆然,只有自己知道適合透過怎樣的途徑去靠近、怎樣才能快樂做下去,「你可以很辛苦,但是很快樂。要衡量自己的日子該怎麼努力。」她說話不快,字字珠磯。

如果已經盡力,就不會害怕死亡了吧

在業界多年,王小棣因痛心而鏗鏘的言語說過不少,這回,她贊許這些年演員、工作團隊都有進步,充滿勇氣且用功,不過,台灣的教育水準在影視產業累積很多能量,卻無法好好發揮。

主因惡性循環太久了,許多工作狀況未被改善而不斷疊加,媒體經營者又多數目光短淺,從利益思考投資性,朝三暮四,圖省錢省事、能止渴的市場,甚至是為了錢丟掉寶貴的自由,自然難端出多元類型、高品質的東西。

她進一步提出值得深思的一點,她直指,政府基本上是以菁英思維在看待大眾文化如本土戲劇,大眾文化不自覺成了被棄守的一塊。可是,大眾文化才真正是直接走進家庭,進行社會溝通、國民教育的一環。

唉,太慘,人生的難太多,揮一揮手,別說了,就直接面對吧,或許不一定能解決,但王小棣笑認自小怕死,為了克服對死亡的恐懼,她給自己一個結論,那就是盡全力去做,當死亡逼近,應該就不會害怕了。影視產業欲振乏力,她能做的就是不停地拍、用力地拍,且陪伴她底下的演員們,更享受自己喜歡的事,用滿滿的能量,說出一則則屬於你我的故事。

採訪、撰稿、編輯:薰鮭魚

攝影:楊雅晴


#王小棣#表演#QPlace#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