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手傳媒
拍手名人
2019/10/23

專訪演員李淳|如果你以為表演很華麗,你會被打敗

演員李淳首次登上電影銀幕,是2013年在《醉後大丈夫2》裡飾演失蹤的 Teddy。然而,在他有記憶前,表演早以各種姿態存在他生命中。還記得1993年,導演李安的經典作品《囍宴》裡那開心蹦跳、壓床帶喜的二歲男童嗎?那是李淳的銀幕初體驗。

儘管從小看父親執導的作品,也對母親推薦的70 年代電影印象深刻,真正開始認識戲劇到愛上戲劇,李淳的表演啟蒙來自學生時期一場話劇演出。

表演,是同時「經歷」與「造就」的過程

回溯愛上表演那刻,李淳的嘴角仍掛著笑,「那場話劇是《羅密歐與茱麗葉》,我演裡面的一個傭人。台詞很少,基本上只是很單純在表演『丟甜甜圈』。但那給我一種很奇妙的感覺。你可以在一群人面前,做任何一件事,可以是清理房間、吃東西,很無聊、平凡的事,但在表演的時候,我就是同時在經歷,也同時在造就這個東西。」

李淳用了個很有趣的名詞形容,他說,表演很像「一場腦筋裡的現場直播」

當演員站上舞台,在眾人面前演出,它很公開;與此同時,腦袋裡卻又不停轉著等等要如何呈現表演,這過程又是很私人的。作為演員,跟觀眾共享親密卻又抽離的關係,一起經歷這場表演,也親自造就這場戲劇、這個時刻的誕生。正是這種奇異的感受,讓李淳從此對表演著迷。

自紐約大學戲劇系畢業後,從舞台劇、影集短片到電影長片,李淳嘗試在相異的表演呈現中磨練演技。

今年,他出演的新片《陪你很久很久》以青春校園戀愛為引,詮釋了一種內斂的浪漫。男孩女孩如何在長大的路上,始終不遺落對方?如何因為陪伴他人而更了解自己?會不會無所求地伴著一人,也是一種很可貴的愛?

李淳以劇中男女主角薄荷與九餅的情感為例,「就像你要說他們(薄荷與九餅)是什麼關係?他們什麼都是,也什麼都不是。所有的經歷、爭吵或是猜忌,其實都是雜音,但他們必須突破這些困難,才能真的學會什麼是愛、如何去愛一個人。我覺得其實很多愛情電影都在談這個東西,去除雜音後,才能聽見比較純粹的聲音。」要了解一件事的核心,挫折都是必經。這道理適用於愛情,也體現在李淳的表演路上。

李淳坦言,學生時期將「演員」理想化,直到拍戲後才了解,演員就是另種謀生的職業。要完成一場表演,必須有團隊合作,以及現實面的考量,創意從來無法獨立存在。面對夢想與現實的落差,他說,就像愛情,非得排除雜音,才能看見自己的核心。

「以前(我)可能會排斥很多現實的問題,覺得那跟表演無關,但後來發現,其實都有關係。演員必須跟許多人合作,並適應不同環境。要呈現一場好的演出,絕對不是演員一個人跳出來幹,如果有這個心態,會被打敗得很慘。表演,並不是很華麗的一個東西。」

可以想像,從學院開始孵育的演員夢,裡頭有熱情,也有迫不及待想嘗試的創新,但是,當想法必須與現實磨合,挫折便在所難免。對李淳來說,這是條他必經亦不會逃避的路,「以前會覺得它是阻撓,但它其實是需要穿越的,而不是試圖繞過它去尋找自己想要的。」在適應團隊合作和現實面考量的反覆練習中,李淳學會以更廣的維度去思考表演。

與其死板地重複演出,不如保留空間讓驚喜發生

他在《陪你很久很久》首次擔當男主角,他直言,把戲演好是基本,作為主角,還必須考量自己的穩定性,

「當主角,就要承擔主角的一些功能性、穩定性,會考慮比較多『架構』的東西。尤其拍戲時不按順序拍,自己更要搞清楚每場戲的情緒,穩定地把自己保持在表演的良好狀態。」

何謂良好的表演狀態?李淳從面對每場戲的「態度」談起。

「如果要勸剛開始的演員,我會說,『表演即生存』。要有這樣的心態才行。就是,如果我不投入、我不達到某一種狀態,我就是會死。」李淳說起話來慢,情感也相對內斂,但他的肢體總偷偷洩漏出情緒。

要多投入?李淳節奏很快地彈起手指,噠噠噠,得有這種緊張感才行。「為了活下去,你要有積極的心態,儘管做了一個錯的反應也沒關係,但表演的當下,要當個活生生投入的人!不投入不行,因為真的你會死,你就是演員,你得靠你的熱情活著,如果你沒有,你就死定了。」李淳語氣認真,最後不忘補一句:「演得不好,沒飯吃,所以真的你會死。」幽默裡透露著他對每回表演機會的重視。

談到這裡,李淳分享有次去看百老匯舞台劇的經驗,那時表演結束,幾位表演學生上前與演員聊天,知名舞台劇演員 Liev Schreiber一席話,開啟了他對表演的另種想像。

「我記得他說,他每場表演要給自己起碼二、三十的驚喜。這是很可怕的事,他到那種階段,仍然在挑戰自己。看似重複演出相同的劇情,卻也不重複,表演就是這樣才有意思,觀眾才能投入。」李淳坦言,起初不太能理解這番話,一直到他面對表演的心態改變,不再過於戰戰兢兢,他開始能享受這種表演過程中的突發狀況,也允許自己保留更多彈性空間,讓驚喜發生。

李淳太想做一個好演員了,不停在吸收、修正。回想初踏上表演路,他愛用許多理性的方式去分析表演,到頭來,反倒讓表演失了真。

「以前我會想,我生活裡的這個東西、經歷,我可不可以用在演戲上頭?一開始我會做太多歸類,就是一種擔憂吧!想當一個好演員,卻把自己搞得很累。後來我就試著放手,嘗試去接收所有生活裡的訊息,先學著把自己的生活過好,學著好好地做一個人。」

如果你的人際關係很糟糕,如果你跟家人有待解的課題,如果你弄不清楚自己想要怎樣的伴侶關係,先學著好好做一個人,去學習這些你一定要面對的人生課題,這些經驗其實都會深刻地影響一個演員如何表演。

認清自己不夠好,才有機會成長

李淳也有個始終未解的人生課題,隨著成為演員而更加困難,讓他在表演過程中自我拼湊,嘗試與內心的不安和解。那就是父親李安帶給他的標籤。

如何與父親的名氣帶來的種種標籤共處?回答這個問題時,李淳的語氣有試著釋懷的無奈。「抵抗它真的很累。嗯⋯⋯我只能說,就像我前面提及的,生活、表演與創意是很難分開的。我覺得生命是一個整體,如果你抗拒生命的一個部分,你只是在你的意識上抗拒,它其實會一直存在。所以,你在生活中逃避的東西,絕對會對你的表演有很大的影響。」

從正視自己的生命課題做起,李淳從起初的抗拒到如今,他開始認為這是學著為自己負責任的過程,「我所謂的負責任,是意識到自己的情緒,並面對它。如果我不快樂,一定是我內心有空虛或不安全感,這是我必須面對的。」在意他人的眼光或看法前,或許我們得先回到源頭,解決「如何看待自己」這件事。

因此,李淳也想與新進演員和讀者分享──當我們認清自己不夠好,才有機會成長,也才有可能讓世界變得更好。

「記得,不要把自己放太大。不要排斥忍受委屈,委屈會督促你變得更好,也讓你更認識自己。還有,要認清自己不夠好這個事實,你很差,我們都很差。作為一個社會人,我們都還能有更好的地方,把這件事放在心裡,讓它變成讓你做出有正能量東西的動力。」

當與李淳眼神交會,當與他面對面,可以強烈感受他始終有股直接、執拗,這也是他面向世界的態度。少年時想像的理想世界,一直活在他心裡,只是人世變化,他學會進退,換一個方式去守護自己的核心;屬於他的演員烏托邦亦未死,而是以更柔軟野蠻的姿態,蔓延、蔓延,越發生生不息。

採訪、撰稿:吳孟倫

編輯:薰鮭魚

攝影:楊雅晴


#陪你很久很久#表演#拍手Clappin#李淳#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