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手傳媒
拍手學堂
2019/05/28

另一顆星球的表演學──從《熊星人》看動畫演員到底怎麼「演」

談到動畫電影,大家腦中搶先浮現的,或許是宮崎駿的細膩畫風,抑或迪士尼的童趣與冒險精神,很少人會直覺想到台灣本土創作。事實上,台灣有許多優秀的動畫創作者,用更奇幻、容易被接受的方式訴說在地的故事。

在動畫產業耕耘十年的導演張永昌(下文稱Kent) ,坦言台灣仍在找尋自己的動畫風格,無法單純用幾個簡單標籤來界定;正因文化背景的多元性,為創作者提供許多創作能量,也為演員帶來嶄新的表演學習。

動畫演員怎麼「演」?他們要演什麼?跟影像表演有什麼不同?需要什麼條件?

打開「動畫電影」的好奇心大門後,發現有太多趣味提問。適逢Kent最新作品《熊星人》殺青,有機會和參與演員群胡大器、張長順、鄭筠、陳敬萱、林怡德對談。「動畫演員」究竟是份什麼樣的工作?為什麼他們都如此樂在其中?

動畫《熊星人》演員群

動畫演員是「體力活」,特重肢體、節奏感

從第一季便加入的演員胡大器首先分享,動畫表演和鏡頭表演最大的差別在於,後者做的多是「胸上表演」,用眼神、表情去表達情緒跟狀態,但動畫演員是用身體及動作說故事

「你不可能說『我留一滴淚,角色就留一滴淚』,那是後面動畫師要做的。」他笑著擺擺手,指出動畫拍攝是如何顛覆他們過往在戲劇系所學的表演認知。演員張長順則笑說這絕對是個體力活,有些角色要跳、要抖動,像是隻海豚,就要靠自己的體力、耐力去駕馭。

拍攝前,他們身上會貼滿魔鬼氈,上面黏著紅外線感應器,並在開始及結束時,擺出關鍵姿勢(T-Pose),確保機器偵測到他們的位置及動作。每位演員套的模組和自己原本的身體比例不盡相同,因此,每次開拍前都需要時間來適應自己的角色。

拍攝前,動畫演員身上會貼滿魔鬼氈,上面黏著紅外線感應器。

Kent 認為,動畫演員其實很像默劇演員,得對肢體跟節奏的掌握更明確,尤其,動畫演員就像穿上一件虛擬的布偶裝,要想辦法在諸多肢體限制下詮釋角色。

以胡大器為例,一個標準手長腳長的高個子,若飾演一名手短的卡通人物,當他「正常地」摸頭時,畫面裡角色的手就會穿進頭裡。為了避免這類穿幫,他必須想像身體比例大概是什麼樣子、不能做哪些事,因此,必須對肢體有極高的敏感度與掌握。

可見,肢體掌握、節奏感是動畫演員的「標配」。這點從演員的背景也能得到驗證,像是張長順、林怡德兩人都有舞蹈底子,另外幾位演員則是戲劇系科班出身,受過專業的表演訓練,包含聲音和身體。相對於影像表演,動畫電影演員確實需要更高的專業技術門檻,光有熱忱還不太夠。加上動畫表演沒有鏡位之分,好處是演員不用考量現在是長鏡頭或近拍,直接以全身去完成表演,但這也是困難之處,代表演員更要面面俱到,任何一個身體小地方疏漏,都會影響呈現。

Kent 特別點出,幾乎每位演員在表演上都會遇到走位問題。由於角色間的身形差異很大,有的角色才 30 公分長,有的則是130 公分,兩人走的步伐不同,錯位就會越來越多,這時候很仰賴演員的想像力。「這部分的表演還是會回到演員身上,我只能告訴他們:『你要再往左邊一點,對!你現在看到他了!』但你其實根本沒看到他。」想像一下,你明明看不見夥伴,但在畫面中,你飾演的角色正面對夥伴對話,一切只能靠想像力,是不是很難?但對動畫演員來說,與空氣講話可是家常便飯。

第一次參與動畫表演的陳敬萱表示,Kent 在現場指導時,會將劇本上的文字轉化成具體的畫面說明,讓他們能想像角色身處的環境。「假設劇本上寫『地層斷裂,大家嚇一跳』,Kent 導就會跟我們說『現在你面前的地層隆起,像山一樣高』,原本模糊的情境會變得清晰,引導我們講出角色在那個空間會講出的話,很有趣。」

台灣有優秀漫畫可改編成動畫,可惜潛力被低估

從上述的分享得知,一部動畫背後的準備工作繁瑣,得仰賴各項專業的投入,方能完成。對演員來說,不僅考驗自身的表演專業,更是個身心契合度的挑戰。對於創作者來說,處理這樣的媒材也較為辛苦,而 Kent 從電視及廣告圈轉戰動畫圈,一頭栽入就是十年,原因無他,就是源自對動畫的愛,讓他決定開始籌募資金,開啟獨立製作。

動畫不僅是讓人舒壓的管道,也當然是一種傳遞訊息的載具,以輕鬆的方式寓教於樂,進而有機會引起跨年齡層的討論,《熊星人》便是這樣的一部作品,傳遞地震、板塊運動等科普知識。除此之外,Kent更希望能拋磚引玉,讓孩子願意去思考關於這塊土地的議題。

動畫導演張永昌(Kent)

除了原創動畫,Kent 正進行由漫畫改編的《北城百畫帖》戲劇開發,他感嘆台灣其實有些很棒的漫畫作品,只可惜都被低估潛力,沒機會被更多人看見。

他以《與神同行》為例,國外有足夠的改編動能,在推行改編作品時,能讓更多人回頭認識原著,支持創作者繼續創作;在台灣相對較難推動的關鍵點有二,一是漫畫作品本來就不算多,且讀者群有限;二是台灣漫畫的篇幅不足,改編困難度相對較高,要如何在「忠於原著」與「改編創作」之間拿捏,是一大難題。

如同這群動畫工作者所分享,這是一份需要高度專業的工作。即便目前台灣的動畫產業資源仍嫌少,被看見的機會相對也少,不容忽視的是,仍有一群人默默地耕耘著。他們就像是一群冒險夥伴,帶著導演、演員的使命及愛好表演、動畫的心一起前進,正因目的地尚且不明,才更有探索的價值。

採訪、撰稿:黃羽萍

編輯:薰鮭魚

攝影:楊雅晴

場地協力:Sugar Man Cafe


#熊星人#表演#動畫#動畫電影#動畫演員#拍手Clapp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