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手傳媒
拍手名人
2019/03/12

專訪演員林予晞|即使競爭,誠懇跟關心仍是擺在工作機會前的

那天,我們相約午後,外頭的陽光熾熱,沿著落地窗灑了一地;過會兒,天氣轉陰,甚至下起小雨;訪談終時,地面已乾,好像什麼都沒發生過。短短兩個小時,天氣的變化讓人恍惚,與演員林予晞的對話亦是,就像跟著她一同跨越了好幾個時區,見證各種獨特的風景。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是「表演」來到我的生命

曾是空服員的林予晞,在一次檢查發現甲狀腺長腫瘤,必須開刀並等待化驗結果,那段期間她備受煎熬。她的人生跑馬燈開始運作,想到工作時,可能會因為忘了給旅客一杯水就遭客訴,即便已經低下身段與對方道歉,仍不被接受,這些負能量日積月累,她的心疲憊不堪。

身體已經發出警訊,是時候做些改變。「我很喜歡 challenge『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這句話,我覺得人是有選擇的,不該把責任都推在江湖上。」林予晞依然熱愛人群、樂於分享心思,因此決定轉向演員一職,讓她能為自己堅持的信念發聲。

我在人生的某一站等車時,是『表演』來到了這個候車站。我上了車,與相關產業的人互動,產生某些關係與連結。我知道自己終有一天會下車,我有我要去的地方,什麼時候我不知道,但至少現在,我在這上面拍照拍得很開心。

剛入行時已年近30,一切得從零開始,讓她很不適應,越是親近的人,越能感覺到她的焦慮。「在演戲的時候是一個時區,有點像是必須得裝可愛,才能承受得起別人對你的揶揄;回到家後,從什麼都不懂的新手變回家中大姊,要面面俱到、提起精神照顧大家。」衝突之強烈,讓她常常覺得自己在調時差。

幸好還有攝影能紓緩不安。「每當我拿起相機,開始操作這些光圈、快門,『喀擦!』一聲,就覺得自己跟著重生了。」隨著快門聲留下的,不僅是她思考的證據,也是她尋找自己的痕跡。

角色就像是生活在平行時空裡的我,是我的救贖

若說攝影能隱晦地表態及宣洩情緒,讓她維持冷靜、清醒;那麼,表演就是讓林予晞瘋狂的那一面被合理化,讓她的多愁善感有所去向。對她來說,揣摩角色近似藝術創作,和攝影一樣,都是她的救贖。

「『從這個人變成那個人』是很特殊的過程,這是生命的證據。」她習慣在穿著戲服、梳化的時候,對著鏡子拍照,這時的她已不只是單純的林予晞,卻也尚未完全成為角色,是一個正在「變形」的過程。

說來有趣,等到完全變成角色後,她反而不拍了。「因為那個角色可能不會拍照,也或許是因為她已經有影像留下來了,不論是以電視劇或電影的形式。」林予晞說,在變成角色的漫長過程中,不會有人關心她本人在想些什麼,但這段恍惚的過程,對她卻十分重要;於是她拍照,為這段過渡期的抽離、虛實感,建立一個祕密的儀式,這是專屬於她的革命與叛逆。

「我喜歡隔著觀景窗及角色與大家說話,比起作家直接書寫,我更享受這種有點拐歪抹角地傳達自己的意念。」

講到這裡,她稍微停頓了一下,鬼靈精怪的眼睛眨呀眨的,像是要說什麼祕密。她俏皮地接著說,其實,她喜歡在演戲時偷偷傳達自己的意念。

我通常會投射大量的自己在角色中,以自己為孕育生命的土壤,然後埋下角色的種子,讓它發芽。至於會長成什麼樣子?就得看導演灌溉的水,還有其他角色與環境跟你的互動。」正因每個角色都注入了她的自身意念,角色不再只是角色,看起來就像是她在平行時空裡的眾多分身。

這樣的表演模式是如何摸索出來的?追根究柢,或許是因為她本身就是個戲很多的人,內心常上演許多小劇場。對於表演,她喜歡直接感受,只要和對手演員對到眼睛,感受到他們的情緒,她就知道如何反應。太過教條式的教學,她反倒敬謝不敏,直言那會讓自己的表演受困,如同拍照,要是過於刁鑽技術,會侷限自已最真實的感受。

如果人生是一張歷經長曝的照片,我最想留下的是......

大剌剌的林予晞,其實有著浪漫情懷,只是她藏得深,得細細觀察,才能從她的文字及影像中找到蛛絲馬跡。就像她在《時差意識》中對於「長曝」的解讀:「長時間曝光,所有短暫停留或經過的事物都會消失,只有恆定與十分緩慢的持續現象會留下影像與痕跡。」

對應到人生也是如此,讓時間去篩選,最重要的人事物便會留下。對林予晞來說,在名為「人生」的這張照片中,只需要留下一件事就夠了,那便是「誠懇」。

「我從小到大就是誠懇打天下,連空服員面試也一樣,我就是很真誠地跟你聊天、互動。」她不愛仰賴打扮、話術的包裝,靠著本質去衝撞,她相信,用最真實的自己才能吸引到最真實的人。

做為演員的她,對於這點的感受更為強烈。「其實演員之間,大家都會有一些競爭,尤其是跟你同類型的朋友,更容易競爭某一類型的角色,可是我覺得誠懇跟關心是擺在這些工作機會前的。」合則來,不合則好聚好散,林予晞堅持,不需勉強迎合別人,更無需委屈自己。

聊到這裡,她笑說,「赤裸的林予晞」是很幼稚的,是個有點叛逆的憤青,總想為一些不公平的事情發聲。「有時表面越是漂亮的東西,可能是某些人想要粉飾太平的結果,我想要了解的是更深入的本質。」她秀出脖子後方一個條碼刺青,象徵生命有價。這觀點倒是新奇,她悠悠說道,人就像是一件商品,價值可能因市場需求而有高有低,但隨著條碼機「嗶」一聲,顯示的不只有數字,還代表了內容物名稱。

她繼續解釋,「Good things or bad things, nothing is forever.」這是林予晞要從美國回來時,學姊送給她的話,她一直銘記在心。

每個人、每個階段的頭銜不停在變,本質、內容物卻始終如一。從空服員、幕後到演員,林予晞希望在保有真誠的自己之外,同時具有某種彈性,不對未來有太多設限,就像一架飛機,能自在遊走於不同時區。而在這時而顛簸、時而平穩的氣流之上,她仍會繼續透過相機記錄下沿途風景,用手裡的影像、她詮釋的影像,與世界溝通。

採訪、撰稿:黃羽萍

編輯:薰鮭魚

攝影:Eason Lam

場地協力:時差 jetlag


#表演#古蘭德恰達#女演員#拍手名人#攝影#林予晞#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