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手傳媒
拍手名人
2018/03/23

專訪導演何潤東│演員是感性的創作者,不是理性的木偶

青澀唱著「那年我們十七歲/愛情是我的一切/朋友就是全世界/不懂什麼叫明天」的那個何潤東,是多少6、7年級女孩的老公人選。如今,他成為別人的老公,事業版圖也從歌手跨到演員,以質量兼備的電影、電視劇作品奠定兩岸聲望和演員專業,前陣子還展現開拓戲路的企圖,在電影《花甲大人轉男孩》以「陳雷公」一角講台語搞笑。

更令人玩味的是,這回何潤東的觸角伸到幕後工作,集導演、編劇、製作人、演員於一身,端出電視劇作品《翻牆的記憶》狠狠宣示──何潤東已經是這個高度,絕對配得起「全能藝人」4字。

要同時遊走在這些身分間,不只要有很大的膽識,還要有不凡的毅力,何潤東本人直呼痛苦,但「不試試看怎麼知道?」是啊!精采的故事也因此展開,成就他人生最豐滿的一頁。然而,截至目前,他有什麼感悟?幕前、幕後都滾過一輪,他有摸索出最好的演員、導演姿態嗎?

身兼製作人與導演,權衡製作與創作

「我要以這麼少的預算去拍一個遠大的理想,其實需要很強的毅力。」何潤東為他的痛苦破了題。他的主要考驗來自必須兼顧導演和製作人這兩個互相矛盾的工作角色,他當了那麼久演員,還真的少遇到這種課題。

一般來說,製作人的職責為控制預算,而導演想拍出最好的畫面、最有影響力的故事,預算或許不是第一關注。何潤東認為,一個好製作人得跟導演協調妥當、有默契,「但我身兼這兩個職位,它們其實是衝突的,所以常常需要去拿捏如何在有限的預算裡,再去多加一點點來把這場戲完成得更好,或如何在沒有預算的情況下去完成這部戲。製作與創作的權衡,究竟有沒有標準公式?他自己也還沒得解。

不止這些,何潤東身兼《翻牆的記憶》的編劇,並軋上重點角色「高毅」。從流出的工作花絮照看到,他一面為下場戲梳化、一面看著螢幕導戲,不會很分身乏術嗎?何潤東坦言,的確不可能完美切換身分,當他在跟對手演的時候,總一邊在思考眼前的演員狀態好不好、需不需要再來一次、這句行不行、是不是要取這個剪接點重拍……,「我腦袋很累」,從他的表情完全可見他的哭笑不得。

正因這件事不容易,他很努力讓表演變得更好玩,是為了讓自己更投入於製作與表演,也為了劇中一票有無比熱情的年輕演員們,他的方式是讓演員更有參與感。

何潤東在現場一邊導戲一邊為下場戲做造型。(圖片來源:《翻牆的記憶》臉書專頁)

身為編劇,何潤東其實再清楚不過演員的下一句台詞,但他總保持最大的討論空間,讓演員好好發揮,「我覺得劇本寫出來的東西偏參考,我都會跟演員討論,在這個戲裡面,怎麼以他們自己的方式去表達會比較好。」

可不是每個導演都有這樣的彈性,何潤東特別能同理演員,是從他多年的演員工作得來的。

「我自己當演員那麼多年,我知道演員最討厭被當成木偶,叫你什麼時候笑就笑,什麼時候走到哪裡就走到哪裡,會很沒有參與感。」

他回憶,曾經有導演直接用對講機遠遠叫喊「這個戲不行」、「重來」等,整個劇組都聽到了,演員心裡會很不好受,導致表演信心受挫,所以,他會有意識地避免導演獨裁,他理解,每個演員都有獨特的表現方式,讓演員在創作角色上有更多參與感,才能激盪出更棒的火花。我在片場都穿跑鞋,從monitor跑過去跟演員用講的。一定要給演員們一個舒服的創作空間,他們才可以很投入、很放鬆。」或許,真要當過演員,才能這般貼心地明白:演員也是創作者,而安全感之於演員有多重要。

讓演員來不及理性思考,成就最真實的戲

不管是作為導演,還是從演員的身分抒發,何潤東的言談中都不斷強調「放鬆」,問他成就一場好表演的關鍵是什麼?他毫不猶豫回答:「要夠鬆弛」。

他舉例,很多演員遇到大片對白就開始緊張,最後變成在背誦台詞,忘記把台詞好好消化過再表現出來;或一些重情緒的戲,緊繃而用力,造成反效果,這些都是不夠放鬆或過度公式化、理性所致。

「把理性那面丟掉,只用感性。好的演員一定是用感受、有創造力、有想像力,有想像力才有辦法投入在那個情境,去忘記其他所有存在的人,用新的方式來感受這個情緒,讓它表達出來。」

那麼,何潤東會用什麼方式引導演員自然流洩情感?他說,他會在現場「推翻」演出,讓演員們來不及理性思考,只能用感覺和真實的反應去表現那場戲。

例如,這次編導《翻牆的記憶》,何潤東有時就會臨時改劇本。這樣做,豈不讓演員抓狂?何潤東笑說,他會根據演員特質和潛力修改劇本,「有時覺得他跟我與另一位編劇當初寫的不太一樣,我可以需要把那場戲刪掉,就針對那位演員重新寫一次。」演員可能會對此不安,畢竟背了台詞,到現場全不管用,心情可能不會太好,但何潤東語重心長表示,這是演員的磨練,不那麼先入為主地看待表演,才能避免制式化,「如果我把他們的所有設想都破壞掉、歸零,我再給他們一個新的情境、新的東西,他可能會來不及做一些設定,但出來的表演反而是最真實的。」

但是,太真實地做表演可能有風險,那就是入戲太深,分不清角色與自己,這也是晉升為導演的何潤東的新任務。他叮嚀,角色之於自己,就像一件衣服,一喊「卡」就把它(指角色)脫掉。「差不多要拍到你的時候,再評估一下你需要多少時間把衣服穿回來,這樣穿回來你才會是fresh的;要不然一直穿著,包袱會太重,而且可能會影響到正常的生活。」那麼多年來,他也是這般看待自己遇過的角色。

圖片來源:《翻牆的記憶》臉書專頁

進演藝圈20多年,該淌的、該掙的都經歷了,現在的何潤東只想實踐曾有過的目標,那個當導演、挑戰自我的目標。

「我不想被一個框框限制住,像我現在是4個身份(製作人、演員、編劇、導演),據我所知好像還沒有人這樣做過,當初我覺得很難、不太可能,但又覺得我不做怎麼知道?我不想做別人都做過的事情。」他不要任何包袱或框架,更不希望「何潤東」三個字那麼快被定義,因為他還有無限創意有待實現。

只不過,狠狠拚出《翻牆的記憶》後,他的確該放鬆一下,否則,豈不悖離自己對其他演員的叮囑了。休息過後,何潤東又要以什麼身分給大家驚喜?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採訪、撰稿:薰鮭魚

攝影:HouJun Photography


#編劇#翻牆的記憶#電視劇#製作人#台劇#導演#演員#何潤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