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手傳媒
拍手名人
2017/11/30

專訪《分貝人生》導演陳勝吉、演員陳澤耀│拍一個悲劇祝福腳下的土地

日子再壞,年冬再歹,肚子餓了,還是得吃東西吧。

這股溫馨有點戲謔,卻是很多人的如常。來自馬來西亞的導演陳勝吉,把這種無能為力濃縮成作品《分貝人生》,以再淺顯不過的口吻,直視小人物處於社會現實中那沈重的身不由己,悲涼地讓人不寒而慄。

《分貝人生》的故事架構並不複雜,演員張艾嘉飾演有精神疾病的單親媽媽,演員陳澤耀是獨子,家裡還有一個收養來的妹妹。陳勝吉說,這不是一個家庭事件而已,是整個馬來西亞社會的縮影;甚至,電影的背後,製作過程也在在顯示馬來西亞社會結構造成的諸多無奈與產業困頓,「分貝」二字構成的「貧」,彷彿陰魂不散,成為整個社會的長相。

拍一個「無能為力」,用電影告訴大眾馬來西亞長這樣

「馬來西亞很少有寫實電影,我想拍一個,用電影跟大家說馬來西亞是怎麼一回事。」陳勝吉寡言,但命中問題核心後,句句鏗鏘有力。

的確,他拍了一個不討喜的題材,既不歡天喜地,也不正面鼓勵,電影裡出現肇事逃逸、偷車、公部門效率低落、賄賂等狀況,讓人看得快窒息,但他說,一切都不違和,那是馬來西亞每天在發生的事,例如面對車禍、被撞死毫無方法,不是用金錢和解就是逃逸,一間酒店的監視器可能比馬來西亞全部街道上的多。

陳勝吉強調,不是說馬來西亞人不好,只是不加修飾地呈現他們遇到問題時的樣貌。「馬來西亞的文化,能省麻煩就省麻煩,習慣用錢去打通關,像馬來西亞的學校沒有社團,我們很早就放學,你不能留在學校,因為出事他們要揹責任。」他跟男主角陳澤耀都訝異台灣學生有晚自習。

這是一個社會真相,陳勝吉自我解嘲這部片不會賣,況且馬來西亞人也不看華人拍的電影,影響力有限;還笑說自己個性就是個屁孩,拍這部片可能會招來反感,但還是想藉此抒發長久以來「無地自容」的心情,討論這座城市裡的每個決定與選擇,究竟是遺憾還是罪孽,「我的每個動作都是經過深思熟慮,只是舉止看起來很任性。」

他不是改革家,不求以這部片去撼動什麼、造成實質改變,只希望給其他創作者一些鼓勵,不要受限題材或賣不賣,該說的話就說,沒什麼好避談,倘若他沒拍、你不拍,就真的沒人做了

馬來西亞無科班,演員稱不上是一個職業

既然要說馬來西亞的故事,怎會找張艾嘉當女主角?這部戲的選角,令人玩味。陳勝吉坦言,一開始只想找素人,因為他忘了演員是一個職業,他忘了一個優秀演員可以勝任各式各樣的角色

你可能會覺得荒謬,但在馬來西亞,因為沒有電影、戲劇相關學校與科系,政府也無政策支持,難形成成熟的影視產業,演員根本稱不上職業或專業,歌手跨界當演員、電台DJ拍電影,比比皆是;在拍片現場,分工狀況紊亂,攝影師獨大,甚至能指揮演員表演,是常態。

「有時很多演員很好,但用不對的方式、用機械式表演去發揮潛力,成果很狹隘,馬來西亞很多演員就是要賺錢嘛,以原本的武器去演。」陳勝吉說,這樣的表演不是他想要的,因為他希望演員去「感受」,而不是去「演」

但這明顯產生期望與現實的落差,讓陳澤耀起初無所適從,甚至跟陳勝吉沒有共識、各據一方,連對場地的想法和觀看視角都不太一樣。

不禁讓人好奇,不太擅於溝通的陳勝吉是怎麼處理?陳勝吉表示,他約陳澤耀去散步,不聊劇本,只聊年少輕狂、聊對爸媽生氣等生活瑣事,跟陳澤耀說:「你不用急著證明什麼,我們都在同一條船上,只有你可以給這個角色靈魂,大家看到的是你,不是我寫的那個角色。」這才醍醐罐頂般讓陳澤耀找到表演的心態。

讓角色貼近演員,而不是讓演員去找這個角色。」這是陳勝吉的導戲方法。

身為一個導演,能有這樣的彈性,是一種難得的氣度。他笑說自己不是控制狂,很容易被說服,演員感受到什麼,想改台詞、屁股對著鏡頭都行,因為表演該是輕鬆自在的,而非遷就鏡頭走位。

以前沒人教表演,背台詞背到可以當提詞機

或許該慶幸陳勝吉是一個這樣自由的導演,且對演員是有想法的,讓他與陳澤耀雙方都能從中學了一大課,也跟張艾嘉互相交流而吸取經驗。

馬來西亞影視產業不健全,陳澤耀在戲劇路上走得崎嶇,18歲以戲劇作品出道,半路跑去組偶像團體唱歌,被公司認為比較有發展,演員路不但中斷,還被定型為「偶像」,現在才重新以演員身分被認識。因此,他心裡強烈想擺脫刻板印象,想證明自己有實力。

講來辛酸,因為馬來西亞無科班系統、無表演訓練,他第一次上表演課、接觸表演方法,是2009年來台灣拍攝導演于中中作品《逆風18》時。

「以前的表演沒有方式可言,就是背台詞,背到可以背人家的台詞,變成提詞機,因為沒人教我。」雖然陳澤耀如今大笑講這段話,還是能聽出那段時間的無助,令人想給他加倍的鼓勵。

有多少學習機會就去抓,加上直接上戰場被其他導演「罵出來」的經驗堆積,這個陽光大男孩繼續往前衝。他自認懂得還是不多,只能土法煉鋼,逼自己更自然、更像樣。

譬如說,這次出演《分貝人生》,除了寫角色日記,讓角色脈絡更清楚,他從基本的外貌塑造做起,瘦10公斤又晒黑來符合阿強的家境設定;那段時間也徹底封閉交友圈,逼自己融入情緒。「因為我不夠專業,只能給自己真實的空間,幫自己搭出一個場景。有時也會騎腳踏車到場景附近走走、吃東西,看那裡的人生活。」他笑說,這不算功課,這是該做的。

問他現在對表演有什麼心得?陳澤耀頗有一套想法:「演戲很像蓋一棟房子,有架構卻沒有足夠材料去填充,就是虛有其表。」他開始有自我要求,提醒自己要像一杯水,能容進所有形狀的容器,保持彈性、保持流動。「以前覺得表演是技術面、系統性的,現在覺得表演是生活。」他至今難忘《我可能不會愛你》中,林依晨飾演的程又青下班回家脫高跟鞋、吃便當的一幕,啟蒙了他對「生活」的表演想像。

在《分貝人生》裡的表現受人矚目,陳澤耀說,希望接下來能衝出海外演別的東西,不一定要當主角、不一定要多產量,只希望有部作品能讓自己被記住。「真的很希望被看見,因為真心喜歡,我可以不顧一切,有機會就去試。」這口氣無關26歲年輕人的血氣方剛,而是一股純粹得發熱的勁。

殘忍剝開傷口,祝福這片養我育我的土地

Youtuber賺的錢比影視產業工作者多、演員想演戲要申請演員證、有錢就能當導演、電視只有2檔戲劇可以看,馬來西亞的影視產業不友善也不完備,卻還是有這樣一群人默默耕耘,只求好好說一個屬於自己的故事,大概是一種情感羈絆吧。

這個故事雖然慘,還是有溫馨,誠如陳勝吉在片尾那幕預示的:「有什麼困難呢?有什麼煩惱呢?問題一定有迎刃而解的一天,只是答案是否稱心如意。」

雖然陳勝吉看起來冷靜、活在自己的世界,但我總覺得,他是個溫柔而細膩的男人,這部作品正是他對家鄉的一種祝福。陳澤耀也透過詮釋,再度同理、認識這片土地上發生的一切,進而確認自己的座標。

他們都渴望偷得一點光,擺渡所有載浮載沉的人;也邀請你來走一遭,或許徒增悲涼,或許義憤填膺,但請挖出心底那份溫熱,一起在舔舐傷口後,找回繼續的力氣。

這個世界是陷阱多於機會的,但我們還是要努力前行。
這個世界是詛咒多於祝福的,但我們還是要努力前行。
這個世界是背叛多於感恩的,但我們還是要努力前行。
這個世界是黑暗多於希望,但至少我們還有機會祝福與感恩。
──青木原〈前行〉

#金馬創投#陳勝吉#陳澤耀#電影#馬來西亞#分貝人生#導演#張艾嘉#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