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手傳媒
拍手名人
2017/07/18

專訪演員范時軒│我真的無法對不起任何一個角色

「對我來說,更好的機會,就是當我看到這個劇本時一點猶豫也沒有,沒有錢也沒關係,能讓更多人知道還有范時軒這個演員的存在。」

在六月底上映的電影《接線員》中,你很難不注意到那一頭浪漫金髮、天真俏麗,操著一口流利馬來西亞華語的Mei。全片在陰雨的倫敦取景,所有角色蒙上很一致的藍灰色,Mei的存在成了鮮明的點綴,增添畫面的色彩之外,更是角色間的潤滑劑,就算不是主角,詢問度卻很高,讓看過的人多覺得「這個角色好跳!」

Mei到底是誰?這個演員又是誰?是馬來西亞的演員?不,她是范時軒,道道地地的台灣女孩,苦幹實幹一路走到大螢幕的演員。

有些人會問,范時軒是新人嗎?其實,她入行7年了,從外景主持人當起,後投身電視戲劇,也參與舞台劇演出,最近跨足電影圈。台灣觀眾應對范時軒這張臉孔不陌生,只是難叫出她的本名,往往會反射性呼喊她在劇中的名字,尤其是角色形象深刻的台語八點檔。

「我在《接線員》的宣傳現場,常有人叫我『珊珊』(范時軒在《牡丹花開》裡的角色)!」范時軒大笑,這對她來說一點都不成困擾,反倒覺得溫馨,「這只是不同時期的我,也是觀眾各自以不同方式認識的我。」短短一句話總結了范時軒對於形象定位的看法,她不怕、她接納,當觀眾以自己的方式去認識她,又何嘗不是一種收穫?

還沒拿到角色就做足角色功課,實際應徵按摩小姐

不論是八點檔、舞台劇或電影,即便是速食作品,范時軒對於每個演出機會都是全力以赴,因為她無法對不起每一個她飾演的角色。

「我就是很容易認真!」就算軋戲超過40個小時沒睡,身心都極度疲累,她仍無法只是把台詞背一背就上場,每次演出都要做好充足準備。

這種拚命三郎、實事求是的個性,或許跟成長環境有關,也可能是學傳播所致,總之,她是為自己拚到一個命定的角色了。

在進行《接線員》Mei這個角色的試鏡前,她為Mei寫下「角色日記」,詳實記錄Mei長什麼樣子、過著怎樣的生活、遇到哪些客人、今天的倫敦天氣如何……,妙的是,她根本還不知道自己會不會拿到這個角色。

這些努力讓導演盧謹明驚豔不已,范時軒不僅獲得演出機會,也讓盧謹明對Mei有更多新想像,那本角色日記裡的東西,更為劇本錦上添花,使這個角色比原本設定的更加厚實。

為了讓演出無破綻,范時軒苦學馬來西亞腔,透過妹妹約一票馬來西亞僑生吃飯、閒聊,還跟經紀人執行「只說馬來西亞腔計畫」,完全變身馬來妹,直到這次訪談,還會毫不自覺噴出幾句馬來腔。

聊到這裡,已經在心裡偷為范時軒對表演的執念拍手,沒想到,她還有更「狂」的行為。

為了徹頭徹尾變成Mei、深入角色心境、了解性工作者的真實生活樣貌,除了做足文字與影像的文獻耙梳,范時軒更和劇中飾演Sasa的資深演員暨表演指導陳湘琪前往倫敦一家掛羊頭賣狗肉的美甲店,應徵「按摩小姐」。

「進到那裡面,才知道原來是這樣擺設、是這個味道(混合著男女體液和廉價香氛的氣味),」追問她是什麼味道?她絞盡腦汁要找一個形容詞回答,瞪大眼睛說:「有油耗味的海鮮湯!」笑翻在場所有人。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她完全沒考慮狀況是否危險,沒想過下一刻會不會就被要求「實戰」一回,滿腦只有「這樣是不是就能更貼近角色」。結果,還真的當場錄取,老闆娘告知當晚就可上班,「叫我去便利商店買幾件免洗內褲就來,」嚇得她趕緊逃走。該說范時軒笨嗎?其實,看她連回答問題都那麼投入,你會捨不得笑她傻,只能說是痴吧──對表演的痴狂。

可有時她的確認真過了頭。秉持對每個角色都不可隨便應付的心,每當有人批評她飾演的角色,范時軒總會覺得委屈,納悶觀眾為什麼不能體諒自己的掏心掏肺,怎能那麼容易讓批評出口。在友人安慰下,她慢慢轉念,現在懂得感謝觀眾如此仔細看她表演,前陣子收到入戲太深的觀眾寄來的「詛咒信」,她嚷嚷著要珍藏。

穿梭各種舞台,堅持對表演的尊重

一路走來,范時軒擁有多重演出經驗,但她並不滿足於現在,希望能透過更多生命歷程來滋養每個她可能遇到的角色。

很多人都會說想擴展生命歷練,但怎麼做?她的方式是當志工、參與慈善活動。大學畢業至今約10年,范時軒積極參與慈善活動,更連年義務主持「阿彌陀佛關懷中心(ACC)」的慈善演出,幫助因戰亂或愛滋病而喪失父母的孩童。

從這些小朋友身上,范時軒感受到他們對生命、對能上台演出的高度感恩和熱忱,這些在在影響范時軒的生活態度和對表演的想法,讓她把每次上場都當成最後一次,呈現最接近完美的完美,在每次上場前確實做好「重新開機」,再次感受當下空間的氣溫、氣味,用煥然一新的自己面對每個機會。

問范時軒有什麼生涯目標,她瞅了身旁的經紀人一眼,欲言又止,她怕被經紀人叨唸,也怕被世人笑想法不切實際,因為她的目標是帶一群演藝人員去柬埔寨替小朋友蓋廁所。

她深知也珍惜自己身為公眾人物的影響力,哪怕只有一點點,她都要把這股力量用得謹慎而精準。她一個人的影響力可能不夠,但100個她,就不容小覷了,所以,她想號招演藝圈朋友一起完成一件充滿愛的事,讓更多人看到這些小朋友的困境與需要。但她坦言,目前的狀態還無法做這件事,需要考量生計和家人的想法,「我自己可以餓肚子來幫助人,但讓家人擔心的話,做再多也是枉然。」一番話透露出她的理性和周到。

從小資優生,難以犯錯

《接線員》中有許多鏡子的隱喻,表達人們處於空間中的不真實,也映射出角色的傷痕、無助、武裝。這次採訪現場,剛巧也有一面明亮的大鏡子,范時軒皺著眉望向鏡中的自己,不太確定她在想什麼,確定的是,我們看到一個容易緊張、斟酌用詞、總怕自己做得不夠好、始終謙遜的范時軒。

隨著訪談靠近結尾,感覺得到范時軒比較「鬆」了,終於願意多點自我剖析,才知道,這樣要求完美、努力符合每個人期待的個性,是她學生時代一路當資優生的遺毒。是啊,當一個人一直盤踞前三名,是很難變成第四名的,倒不是看不起,而是無法辜負旁人的理所當然、難以犯錯,太貼心而太精明,無法讓人心碎。

這樣似乎都得解了,關於她對角色的高度尊重、對表演的痴狂、對自己的高標準。問她想挑戰什麼角色,不意外的,她回答「神經病」,「或是被狼養大的小孩,我想試試看四足著地的演出!」她的確愛狼,但更多的可能是她對解放的渴望、對瘋狂的需要。

這樣說不太合理,但我們希望范時軒偶爾失控、脫序一下,然後帶著滿滿的理想、狂想、幻想,和那股隨著對話不斷流洩出來的能量,繼續在正要光明的演員路上,渲染對手、變出更多面貌給觀眾看,同時,好好做范時軒。

撰稿:Fatty Yao、薰鮭魚 / 攝影:朱可祁


#clappin#ClappinsCelebrity#范時軒#拍手#接線員#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