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影 2019/07/12

北影│淬鍊一甲子的生命經驗,老戲骨的三個表演提醒

走過一甲子人生,悲歡離合、起起落落的日子經歷不少,這些生活中的遭遇,都成了表演的重要養分。本屆台北電影節邀請三位入圍影帝──小戽斗、車保羅與喜翔進行對談,聊聊這些過去的生命經驗,如何成就老戲骨的表演功力,同時,也分享他們對於戲劇產業未來的隱憂與建議。

北影 2019/07/08

北影│不只是窗口!藉跨領域經驗,重新定義當代經紀人的存在價值

過去資訊較封閉,藝人需仰賴經紀人四處奔波、聯繫,促成各種機會;如今網路時代來臨,任何人都能透過社群管道發聲,甚至,傳一則私訊就可以取得聯繫,這也意味著經紀人最原始的功能——「窗口」逐漸式微。本屆台北電影節邀請王牌經紀人暨監製柴智屏、閻柔怡、監製《十七歲的天空》、《宅變》等多部作品的資深製作人葉育萍與資深媒體人王雅蘭進行對談,從製作端的角度出發,反思經紀人的存在價值。拍手Clappin在此整理成重點筆記,讓我們從不同方向看看影視產業。

北影 2019/07/03

孫可芳|找出自己的「洞」,想辦法去填滿和成長

為什麼世界需要存在「表演」?從演員孫可芳(綽號小豆)的回覆中,或許能得到一些解答:正因人很難真正了解自我,所以透過表演──讓不論是演戲的人或看戲的人,都能從中窺得自己不同的面貌,甚至是潛意識中不願面對的課題,慢慢去接受,從中得到療癒後,再學習放下。看來嚴肅,但我們不需要把表演這件事想得太有距離感,這不過是一種態度。就像小豆上工時既端正又專注,收工後,蹦蹦跳跳問工作人員「等一下要吃什麼?」她大笑,她嚴謹,懂得在做自己的同時,也完成該做的事;總將自己當新人謙卑努力,並以此等尊重去觸碰對手及觀眾的心。

北影 2019/07/01

宋柏緯│試鏡是幫助角色成立地更立體的一個環節,而不只是找個工作

在一個空間裡,總會有那種默默在一旁不發一語,但你很難不注意到他,你也知道他都有在注意大家的人。他很容易專注在自己的世界;他當然也會焦慮自己的無法融入,但某種程度又有點享受這股邊角。如同演員宋柏緯。木訥地微鞠躬後坐下,起初回答問題實在慢哪,幾度讓人以為時間被按了暫停;但當打開他愛的音樂話題,明顯地語調變得輕快,眼神也亮了起來,彷彿被打通任督二脈,紳士地侃侃而談對表演的理解、對資訊的消化。

北影 2019/06/29

陳妤|做好自己喜歡的事,被喜歡就只是錦上添花而已

如果不當演員,現在的陳妤會是什麼樣子?不同於常見的職業,高中的陳妤立志以「做煙火」為業,她說,人只要看到煙火,就會像小朋友看到玩具一樣開心、滿足,那樣的心情不分男女老少,這也是現在作為表演藝術者的她所追求的──給人希望的感覺。從《戀愛沙塵暴》到《我們與惡的距離》,不到三年的時間,陳妤用實力讓大家見識到新人的無限潛力。許多演員就在等個完整的角色來展現自己,因此,陳妤直說自己是幸運;但在得到幸運之神的眷顧前,也得準備好本錢,才能抓準機會。她認真記錄每次的表演經驗、觀摩他人的表演,就像她的社群帳號總以 "explorer"(探險者/探索者)為名,她研究出一套「老陳邏輯」,要讓觀眾隨時再見她的魅力。

北影 2019/06/26

管麟|感謝被稱小鮮肉,我穿上衣服也可以好好表演

生命總由許多無法預期的時刻組成,即便再怎麼計畫縝密,也有百密一疏之時,這時候該怎麼辦?或許嘗試放開心胸,接受每一個沒有預期的驚喜,才是過日子的最好方式。這是電影《阿甘正傳》教演員管麟的事。 “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 《阿甘正傳》一句經典台詞,讓管麟自小謹記至今,也是他從爸爸那裡學到的第一句英文,如今成為他看待表演機會的思考哲學。只要設定好目標,不論苦甜,都是過程,他擁抱一切,期待踏上自己的表演大道。

北影 2019/06/24

王安琪│希望可以在螢幕上談一場浪漫的戀愛,變態的也可以

遠遠看到王安琪,霎時有點距離感,或許因為知道她有相當豐富的劇場經驗,渾身盡是一股隱而未爆的能量。當跟她的距離只剩下60公分,不免暗自莞爾,就是個水做的女人啊!對愛抱有期望、對眼前一切篤定而熱衷,想笑就笑到往後倒,感人便摀嘴欲泣。活躍於舞台劇十餘年,2010年自電影《父後七日》開始接觸影像表演,她坦言,自己在影像上就是個鐵錚錚的新人。希望這個機會能成為某種宣示,讓「王安琪」在螢幕上頭多被運用、被看見。

北影 2019/06/20

蕭傳勳|I want love or death!能一直表演,我就會不停活過來

若距離成功只差臨門一腳,最後卻因外在因素功虧一簣,你願意捲土重來,繼續咬牙堅持下去嗎?演員蕭傳勳說,他非常願意。即便面臨許多挫折,他仍熱愛表演,已經把它放入生命,成為不可或缺的一塊。看上去清瘦的他,潛藏著難以預測的力量。他喜歡武術、格鬥,也受過訓練;講求俐落,如同受訪時的回覆總是簡單明瞭,沒有過多的包裝。他想用最直接的方式──作品,讓觀眾感受他的本質與魅力。

北影 2019/06/16

林子熙|演過的角色,是迷惘時的指南針

演員林子熙一出現,她帶點冷冽、空靈的氣質瞬即暈染攝影棚,原以為會有些距離感,沒想到,當說中她的想法,她會開心比畫、大笑,一連說好幾個「對!」;談起喜歡的電影,會立刻哽咽、落淚得讓我們措手不及,真性情表露無遺。這都是表演惹的禍。她說,因為表演,她變得更柔軟,不再追求非黑即白,開始相信有灰色地帶的存在。放下絕對的銳氣後,便有了空間孕育豐沛的情感;舞蹈、設計的經歷全化作養分,灑在這個空間內,讓名為表演的種子,長出更屬於林子熙的姿態。

北影 2019/06/12

王肇陽│在早午餐店打工兼學表演,在台上才真正自由的天蠍男

就像附近早餐店會投以燦爛笑容問候「早安!今天要吃什麼?」的大哥哥,和演員王肇陽聊天的短短40分鐘,他的輕柔語調和表情,足以引你走入春日微風。啊!他還真的是早午餐店員工!他告訴我們,表演哪,就像手沖咖啡,絲毫急不得,只有深深的品味,才能理解箇中滋味。1986年出生的他,自國二第一次接觸綠光劇團《人間條件 I 》,便對表演著迷,下定決心往當演員前進,如今,就算已有多年舞台劇表演經驗,他說,一樣,需得繼續琢磨。

北影 2019/06/10

程予希|沒什麼好框住的!表演是我的靈魂伴侶,讓我想要更好的自己

自高中時期便半工半讀的程予希,發現自己不適合一成不變的工作。當遇上「表演」,她因此清楚地知道,這就是她想要的!有趣的是,她和「表演」就像一對歡喜冤家。初見時,她並不喜歡它,覺得表演中的等待很浪費時間。幾經相處後,才發現它如同契合的靈魂伴侶。因為表演,她開始正視且接納自己的不那麼完美;因為表演,她願意挑戰過去不敢嘗試的;因為表演,她想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

北影 2019/06/06

謝章穎│三度入圍最佳新演員,夢想打造自己的幸福城市

20歲,其他人正在大學自在戀愛、玩社團,還有一絲游移未來到底要做什麼的權力,他已經在築夢而逐夢。謝章穎,對談時依舊像個調皮稚嫩的孩子,在鏡頭前卻足以是一枚天才,夠聰明,能細膩,亦能爆發。憑電影《幸福城市》三度入圍最佳新演員,即將再叩關2019台北電影獎最佳新演員。

專欄 2018/12/12

談兩個世代被社會餵養的信仰│楚門的世界+美國動物

《美國動物》講述美國幾個年輕學生,因為生活太無趣而動念偷走學校圖書館的千萬藏書。電影融合了現實的元素,請故事當事者現身說法,並將訪談結合劇情,模糊兩者的界線呈現出電影的敘事風格。訪談穿插在劇情中,這樣的敘式手法,意外地沒有打斷觀眾對故事的投入,反而更能激起情緒波動和幽默,真實的故事線隨著劇情起伏,更直接展現隱藏在角色內心的愧疚感。將《美國動物》和經典電影《楚門的世界》放在一起看,非常有趣。楚門活在一個電視台劇組搭建出來的小島,每天過著被別人設計好的生活,看似自己有所選擇,其實只是活在劇本中30年。楚門活在過去一代的美國夢藍圖之下,穩定的工作、美麗的妻子、有草皮的房子和美好和樂的社區。儘管《楚門的世界》使用「真人實境秀」的故事框架,其中的幾場戲又體現了真實。特別喜歡其中一場當楚門接近精神崩潰的邊緣,載著妻子瘋狂亂開車,整個城市都在為了阻饒他離開而展開。他一開往某個出口,幾輛車便突然出現擋住他的去路。楚門說 :「到處都塞車,你不覺得這很巧嗎?」妻子:「你連人車都怪我?」這場戲象徵了整部電影的敘事,我們總能在再明顯不過(即便一開始便告知觀眾這是真人實境秀)的劇情裡,發現真實。楚門活在三幕劇中,卻渴望擁有自己的選擇權,他象徵上一代的人們:擁有了一切,卻身不由己。相比於《美國動物》中的年輕人,他們活在平凡裡,卻渴望自己的生命如電影般特別,也就是我們這代,看似有無限多個選擇,卻也一無所有。回到《美國動物》這部電影,電影把事件中受害者圖書館管理女士的訪談留在最後,做為一個悲劇故事的結尾。她告知觀眾,她始終不能明白,為何這群年輕人如此自私,為了自己的利益,又或是為了自己「不凡」的想法而去傷害別人。但,我卻發現我可以理解他們。可能因為我們這80到90後的人,都是這幾位角色的的縮影。我們這個世代,被太多刺激餵養長大,電影的三幕劇、小說、網路,都在告訴我們世界上所有精彩的故事,回到現實踏在自己的人生上,卻是如此平凡地令人厭惡。綜合兩部電影,又何嘗不是活在一個實境秀底下,以符合社會大眾所期待方式活著,若稍嫌偏離軌道,不免遭受外界與自我內在批評的指責。最後,楚門像發了瘋似的性格大變,從規律的生活,開始渴望冒險與隨性;而《美國動物》電影中的那群年輕小伙子,自從跨越了那條線,再也回不去。如同電影台詞所說,在他們答應做這件事後,如同已被子彈射穿了腦,判了刑。我們只不過都是渴望自己沒有的東西而已,不如別望向遠方,觀看現下所有的一切,不是足夠了嗎?有人可能認為,發這些無聊的疑問都是枉然,但如果不思考這個社會給了你什麼,我們便是渴望活在電影場景裡頭的真人實境秀演員。 胡薽勻 | 胡說影評 | 用生活軌跡說故事

金馬 2018/11/18

金馬55│李英宏:我不是只有在做音樂,我是用音樂來參與演出

觀賞電影時,除了劇情深刻與演員精湛的演出,電影配樂若能擔負起串連觀眾情緒與承接場景的職責,所謂一氣呵成、絕無冷場的鉅作,也就這樣誕生。第55屆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峇里島》,由知名饒舌歌手李英宏 a.k.a DJ Didilong創作而成,流洩於電影《誰先愛上他的》,讓觀眾聽後便深深陷入他所創造的慵懶陰鬱氛圍。

金馬 2018/11/18

金馬55│張藝謀:拍電影就是要發揮工匠精神,在細節上一絲不苟

相信不論是否有關注華語電影,對於「張藝謀」三個字一定不陌生,他是華語世界最有名的導演之一,也是中國第五代導演的代表人物之一,執導過包括《大紅燈籠高高掛》、《英雄》、《十面埋伏》、《長城》等國際作品,獲得無數海外電影獎項肯定,這回首度入圍金馬便獲得最佳導演殊榮,除了感謝金馬,張藝謀也表示,華語世界有許多優秀的新生代導演相繼出現,勉勵大家一同努力,讓華語電影進入新時代。

金馬 2018/11/18

金馬55│徐崢:電影就該有一種愛的力量,因為愛的力量能化解一切

今年的金馬影帝徐崢堪稱實至名歸,自小學三年級便接觸戲劇的他,已經有30多年的表演經驗,在中國更是榮獲多項大獎的重量級演員,近年也開始擔任監製與導演。

金馬 2018/11/18

金馬55│謝盈萱:獎留親愛的工作室,因為這是大家一起獲得的

第55屆金馬獎圓滿落幕,頒獎前呼聲就極高的最佳女主角入圍者謝盈萱,也不負眾望以《誰先愛上他的》三蓮一角,獲得第55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評審團主席鞏俐對她的演出讚譽有加,認為謝盈萱的表演充滿說服力,讓自己完全成為了角色。

金馬 2018/11/18

金馬55│特別貢獻獎廖慶松:「剪接是電影最後的守門員」

第五十五屆金馬獎特別貢獻獎由「廖桑」廖慶松獲得。從影超過四十年的廖桑,入行至今已剪接上百部電影,包含《悲情城市》、《刺客聶隱娘》與《後來的我們》等都是由他操刀剪輯。「對我來講,影片就像一個人一樣,你對他好,他就會對你好;對他不好,他就會欺負你,讓你的剪接誤入歧途。」對待電影如對待人一般,廖慶松對電影投入深刻感情,他更形容剪接是電影最後的守門員,能夠解決所有在拍攝過程中未能解決的問題。而剪接對他來說,也像一面鏡子,照映一個人的態度、想法與耐心溝通的能力,「你有多了解影片,就會有多恰如其分的電影。」

金馬 2018/11/17

金馬55│2018第55屆金馬獎得獎名單

第55屆金馬獎順利落幕,恭喜所有的得獎者以及入圍者,以下為本屆金馬獎完整得獎名單。

專欄 2018/10/05

我們都不可愛,但都可愛與值得愛│小太陽的願望

6個失敗者組成的一個家庭,裡頭有著婚姻失敗的父母、中年危機的父親、嗑藥而口無遮攔的阿公、夢想破滅的年輕人、自殺未遂的男子、不符合社會審美觀的選美參賽者。他們彼此差異又互相怨懟,必須協力完成一趟終將失敗的旅行。6個角色身上都貼著失敗者的標籤,卻讓觀影者在他們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我們都不完美,但都可愛與值得愛。電影的敘事方式為公路片,像是生命的時間軸,這台車(這個家)在路途中會遇到什麼事、要去什麼地方,都導因於車上這群人(家人)彼此互相影響的決定。因為爺爺死亡,必須來到醫院,一夥兒來到了醫院,哥哥才發現自己不能實現當飛行員的夢想。這趟旅程的長短、走了多遠、最後到達何處,都不是重點,因為故事也沒有終點。將彼此凝聚在一起的,是電影中那台破舊的黃色麵包車。在這台麵包車裡,所有生命體緊繫,共同經歷失敗、死亡、爭吵、安慰與諒解。可能有人崩潰了,必須停在路邊,卻又因互相安慰、理解、道歉而繼續前進。過程中太多荒唐的波折,即使它一度中途拋錨,所有人必須合力推動,才能使它保持在一定的速度發動前行,但也只有這輛車能帶大家往前。這台麵包車很重要的象徵──「家庭」,它不如超跑,有強而有力的引擎;它不完美,東壞西壞、又吵(喇叭還壞掉)又舊,但這輛車終究是大家往前的動力。我們人生中總會有過一段時間,討厭自己的家庭或人生經歷。誠如飾演爸爸的演員Greg Kinnear在訪談中談論這部電影:“Love, yeah of course, it’s more complicate.” 家人之間的愛是複雜糾結的。親人之間常因太過了解而變質,也常因不夠瞭解而對立。家人之間的距離,存在一種不夠好卻剛好的神秘關係,這樣的距離,係先前朝夕走過的種種而導致,也不是一、兩天能夠扭轉。而大家也如同電影,拉著彼此,在一台車中滑行。一個人走可以走比較快、比較遠,但無論你在哪個階段,又或者正在面臨這種又愛又恨的情感,你早晚都得坐上這輛車。《小太陽的願望》這部電影,在「荒島電影」票選中必定可以與各大經典並駕齊驅。註:「荒島型電影清單」是什麼?意思就是當你一個人落難到荒島,只能帶一部電影看,你會選擇的電影片單。 舉例來說,1952年的歌舞片《萬花嬉春》,不只經典逗趣,有音樂、有舞蹈、色彩繽紛,即被聞天祥老師的專欄列為荒島電影之首選。《小太陽的願望》故事精彩又不失藝術性與幽默,一台車與6個人間所產生的化學變化,觸及生命中的大小事,如同微血管滲入肉體之中,細微卻溫暖。電影的色彩運用鮮明可愛,讓人享受如劇情的溫暖。許多評論說這部電影在戳破一個龐大又不切實際的美國夢,但電影最迷人便在此,無論在什麼樣的人生體悟,遇到不同的作品,都能產生它的意義與美妙。若你最近的心情彷彿流落荒島般無助、黑暗,這部片必定能帶來希望與勇氣。在家庭中的每個角色,我們都不完美,但都可愛與值得愛。胡薽勻 | 胡說影評 | 用生活軌跡說故事

專欄 2018/07/31

人類不過就是可燃垃圾?|《 空氣人形 》

《空氣人形》,是枝裕和2009年的作品,延續以往細膩的敘述手法,解構充氣娃娃的概念:性、愛、空、替代、關係,如同蒲公英,細細地散落在125分鐘的電影中。電影內容談論的不只有性,還有如她空空的內心,連結每個人空虛寂寞的難題。這部電影說輕如空氣,溫柔又淡雅地微風般輕拂風鈴;提及的議題卻又重得如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廣至生命所包含的一切人性與生命的意義。與其說這是一部由充氣娃娃的角度所拍攝的故事,不如說這其實是存在社會中某一部份的現代女性的故事。充氣娃娃小望與「主人」的關係,象徵日本一大部分的夫妻互動模式。丈夫下班後,期待一個溫順聽話的妻子聽自己說話、解決自己的性慾,妻子的存在是為了服侍丈夫生理與心理的需求。當這個充氣娃娃有天突然有了思想、有了心,即當妻子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想投入職場,似乎也只能在不影響家庭生活的方式下進行。而當丈夫發現她轉變,卻要求她變回原來的樣子。一個沒有思考能力、用來解決自己空虛的充氣娃娃,竟然才是維持兩人關係的方式,若回不去原本的樣子,就只能像小望,失去她的家庭。職場上,小望是一個家庭主婦尋找第二春的縮影,回歸職場的她發現什麼都不懂,而在職場中幫她解決危機的是她的「身體」。雖然小望的角色設定是充氣娃娃,她被上司性侵的時候,可以拆下她的下體清洗,情節上不至於使觀眾面臨太沈重的道德困境,甚至被幽一默,卻更凸顯電影所隱喻的現實社會,女性有多受壓迫而隱忍、無助。是枝裕和用很溫柔的方式批評日本社會的性別歧視。想起大學時期的性別電影教授曾說過:「沒有壞人的電影最難寫。」電影探討日本社會既存的女性困境,同時反映,不管男性、女性,身邊的人都有各自面臨的生活空虛,就像整部片的主題環繞著「 空 」,充氣娃娃、空虛的婚姻、都市生活的空虛,延伸其他與主角擦肩而過小人物,每個人似乎都有自己的難題。取自2010年的電影《茱麗葉》中一句台詞:「看不見的不一定不存在。」空氣是空的,空虛也是空的,他們都確實存在。如同《空氣人形》中的老人講的一個關於蚍蜉的故事。蜉蝣是一種只為繁衍下一代而活的生物,他的體內沒有腸胃,只有卵,一旦產下卵後,身體就空了。小望想著空空的身體,我們也想著空空的自己。那生命是什麼呢?導演在最後依舊很溫柔地圈完這幅美麗的作品。小望用她僅有的空氣,把蒲公英吹了散落各地。生命無他,能在最後一口氣繼續影響身邊的人、造成一點點好的影響,我們就不是只是蜉蝣、不是只是可燃垃圾。就算這個奢望很渺小。胡薽勻 | 胡說影評 | 用生活軌跡說故事

專欄 2018/06/23

你在哪裡買內褲到底有什麼差別?│雨人

這部1988年的公路電影由交通工具串起整部片的主軸,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主演的 Charlie 經營一間小型汽車公司;故事第二幕開始,我們也發現主角與父親的決裂也是因為一輛敞篷車。這輛敞篷車讓主角發現了自己從來不知道的哥哥,也因為哥哥 Raymond 害怕搭飛機,Charlie 只好載著他橫越美國國土,Charlie因此發現自己心中善的那面,最後,目送哥哥坐火車離開。角色出場,大家就看到自私、急躁、勢利的 Charlie,他目中無人、自以為是,不是一個討喜的角色。隨著自己父親往生、無法繼承父親遺留的龐大遺產,到他對Raymond 苛薄尖銳,我才發現,我竟然在苛刻的 Charlie 身上看到自己。這部電影讓最近在家照顧生病的母親的我很有感觸。照護家屬最辛苦的,往往不是生理上,而是心理壓力,這些壓力會讓人變成自私的 Charlie。面對 Raymond 的自閉症,如同我面對母親的疾病。我常對母親說話直接,或總以質問的語氣問她:「妳為什麼不站直好好走路?」、「妳為什麼不能正向思考?」,我就是 Charlie,不懂Raymond為何害怕搭飛機、不懂Raymond為何一直碎唸「誰在一壘誰在二壘」、不懂Raymond又為何堅持要穿在辛辛那提橡樹街上Kmart買的四角褲。苛刻或許只是逃避接受事情真相的一種表現,也是對於自己無能為力的吶喊。同理心是個被過度包裝的詞彙;我們會想用理性與生病的家人溝通,以自己的立場希望她可以更好,希望自己可以使上力。但中間的隔閡就像電影裡「誰在一壘?誰在二壘?」的問題,受病痛纏繞的人永遠不懂,陪伴的人永遠不能理解為什麼會被這些問題卡住。我們終究不能完全能體會病人所受的痛苦與煎熬,我們所能做的僅是陪伴。如同電影中 Charlie 教會 Raymond 跳舞,都是希望自己能在痛苦的旅程中幫上忙,這一小點的回報,像是Raymond 學會隨音樂起舞,也能讓我們暫時忘記這是一段多麼辛苦的過程。看著 Charlie這個不討喜的角色,從厭惡到理解再到珍惜,或許我們可以跟著 Charlie 一起從愛發脾氣、沒耐心的心態慢慢學會體諒和珍惜。還沒找到適合的方式也沒關係,就和這部電影一樣,我們都在往善良的路上。文/插畫:胡薽勻 | 胡說影評 | 用生活軌跡說故事

專欄 2018/06/08

兩個老男人、一群人、在一個度假村裡、講述一生道理│年輕氣盛

這是我第一次看導演保羅・索倫提諾(Paolo Sorrentino)的作品,原先就已抱持著非傳統敘事的心理準備來欣賞,果真不出乎意料,觀賞過程中有很多問號,卻也是一趟非常棒的旅程。怎麼說?《年輕氣盛》是一場美的饗宴。音樂與視覺上都很飽和,電影中的每一秒都即是攝影作品,每個畫面都可以獨立存在並加以分析、收藏,每段戲都可以是一探討主題,每條人物線都能自成一本傳記。用電影片名《年輕氣盛》與故事軸線「年老作曲家與導演互動」展開強烈、大膽的對比,乍看與整部片的風格、意旨、母題唐突對立,細細品味卻能體會導演此意的絕妙之處。主角弗烈德,一位已失去人生意義追求的退休指揮家;他的好友米克,拍了無數作品依然想再造人生巔峰的導演。兩個老男人,碰上一個年輕演員、一個失去愛情與親情的女兒、一對不說話的夫妻、一個僧侶、一個按摩師少女、世界球王、一群編劇,在一個度假村裡發生了這個故事。當生命到了終點,對於各種議題的價值觀似乎也到了思考的終點,人生是否也走到盡頭了呢?乍聽之下有點理所當然卻又非常矛盾是吧?但在這部電影裡我看到了否定的答案。愛情與性之於人性是什麼?自我實現與自我認同對於藝術家又是什麼呢?愛情是指揮家弗烈德對〈a simple song〉的堅持抑或是妻子梅蘭尼對他的愛?性是維持感情之方式或是一種佔有慾?自我實現是所有人的讚賞還是自我認同?身為一個藝術家卻沒了情緒,生命還有意義嗎?眾多問題與解答在電影中藏得恰到好處,導演在電影中為自己解了答,觀眾也能從中獲得自己可以接受的答案。我特別喜愛的兩場戲,一是弗烈德浸淫在大自然時,對自然的聲音做了指揮與創造。這場戲在混音上非常精彩,採集了畫面中大自然出現的聲音如牛鈴、牛鳴、昆蟲群鳥振動翅膀聲,順著人物的呼吸和節奏,混音、剪接一氣呵成,配合地無懈可擊。藝術集大成不過取自自然,這裡成功地以藝術家的觀點呈現自然。女兒麗娜與父親弗烈德躺在桑拿室洗泥巴浴時的一鏡到底鏡頭也非常精彩。瑞秋懷茲的演技精煉又不失戲劇張力。一顆定鏡,演員躺著控訴弗烈德作為父親與丈夫的失職。躺姿與泥巴是束縛,顯示她在關係中的無能為力,唯有面部表情,把幾年沉積的委屈宣洩到位,又不至於太過矯情。年輕氣盛如我現正年紀,也開始思考電影所談論到的議題:愛情的定義、剛開始接觸到性、與家人之間的溝通、人生的目標、自我實現與認同。電影所說「很遠的,是過去;很近的,是未來。」 在這年輕氣盛的年紀,卻剛好相反呢!回頭看過去,以自己的方式活了23年,好似有一番還不錯的結論,正視未來後,卻又顯得太過渺小不足。如同電影中的望遠鏡啊,同時擁有兩個觀看人生的方向,如此不同的方向。中國作家暨導演張嘉佳在《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一書所說:「有沒有可能,生命的意義是在尋找意義的過程中,你以為你找到了,反而失去意義。當你開始尋找,那個狀態才是意義。」有沒有可能,這便是生命的意義──人生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當你以為你的生命(價值觀)到了極限,心如止水,卻在你無法預料之處,展開了下一段旅程。《年輕氣盛》對我來說是非常特別的觀影經驗,我也享受於這樣似懂非懂的灰階狀態;彷彿知道,這部電影想說的還超前於現階段所能思考的狀態,你還無法理解全部,只能先觀其貌,被他獨特的美感所吸引。而你也彷彿知道,總有一天,會再看一次這部電影,到時又有怎麼樣的結論?就留到之後再說吧!念了四年電影系,其實已經習慣看這類似懂非懂狀態的電影,但沒關係,因為它是藝術。藝術本身就存在創作者的獨特觀點與觀看者個人解讀的差異。在觀看一件藝術作品時,創作者的核心思想固然重要,但回到觀賞者身上,從如大海無盡的作品中取了一瓢飲,醞釀消化,最後獲得。海很大,供所有影迷慢慢取用。講起來,與這部電影的相遇,好像與某種戀人的「相見恨早」,這一詞偷自我的室友C,但我總告訴她,沒有恨早恨晚的問題,遇到了,就都是最好的時候。文、插畫:胡薽勻 胡說影評 用生活軌跡說故事

專欄 2018/05/27

成長這條路,痛著也要走完│我們的故事未完待續

有時候,看電影變成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你不知道你在這兩小時內,會被哪一句台詞、哪一個畫面、哪一個相較劇情主軸較為分枝的情節扒得你在銀幕面前赤裸而不能自己。有時候,我甚至會為了這樣的刺激感去看電影。更詭異的是,最近面臨到「不小心選中某些片子把自己敲得支離破碎,然後再慢慢一片片把自己撿起來,組完變得更強壯一點」。《我們的故事未完待續》中,我最喜歡的一場戲,是當男主角Greg發現Rachel放棄治療並消極等死之後,兩人爭吵。定鏡、一鏡到底,完美紀錄演員真實的表演。 我相信導演在剪接的時候,絕對是捨不得剪這場戲的,情緒起伏順得非常美。從他們青澀的口中說出來的是大人也不願面對的痛,正因從他們口中說出,更令人痛心。我覺得殘忍。這部電影用少年懞懂的年紀來講述生死,將生死刻劃地如此浪漫又殘忍:一個沒自信的少年、一個夥伴與一個正值燦爛卻即將殞落的少女。我苦於沒有人答應的疑問:為何要一個青少年面臨生死之大哉問?不禁觀望自己現在面臨的人生未嘗不是如此?總是投射情感於電影中的角色,其實是在角色中看到了自己。最近人生所面臨到的一切,在這部電影裡看到了縮影。而電影,作為一種信仰,我真心相信如同電影所說,一切終將發生,我也會如此,就叫人心安一些了。對照一年前的今天的我正在煩惱的問題與一年後的我所面臨到的問題,深深感慨。這是一種似遠似近的感受,遠是因一年的時間中,經歷了哪些而劇烈成長,近是因為現在自己的某些樣子是因為一年前所做的某些抉擇而形成。好像當時遇到了一些叉路,而現在所走的這一條路,都是由一年前的岔路之一的岔路之一的岔路。放了一陣子的這段文字,我放棄了,因為太痛苦了。在生活中,因為面對家人的死亡邊境,我也因死亡大哉問而努力想盡道理讓自己達成平衡與平靜的狀態,而看到這部片,似乎又要重新用文字記錄下快速思考的軌跡。先暫時停留在這裡吧,只好告訴自己:不管想到哪裡,人們總是要找到方法讓自己平靜。不管現在遇到的是什麼問題,面對死亡大哉問,我停留在這樣的狀態。 文、插畫:胡說影評  用生活軌跡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