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手傳媒
拍手學堂
2021/07/06

我想當演員:導演說的都對?演員應該如何與導演溝通?

本文為拍手Clubhouse演員俱樂部之文字紀錄(開房時間2021/06/11)

拍手Clubhouse拍手演員俱樂部前日討論主題「導演說的一定是對的?演員與導演的溝通方式」,集結拍手團隊之吳芮甄、黃河、黃尚禾、高偉哲,與嘉賓導演林君陽、江金霖、廖明毅,及演員宥勝和吳莉璇(JoJo),一起來聊聊這個很日常卻重要的議題。

大家從自己的經驗出發,甚至聊到超時,欲罷不能,對於這個主題非常積極地提出意見。沒能趕上開房沒關係,特此彙整大家討論到的幾個重點,來了解演員與導演是用什麼方法互相溝通的。


每位導演都有自己的工作方式,務必「仔細聆聽」

每位導演的創作方式及跟演員工作的方法,都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演員到現場後,不管你是主要角色、特約演員或氛圍演員,最重要的是打開你的眼睛和耳朵,不只要聽懂導演說的需求,更要感受整個拍攝現場的狀況,來調整自身準備的功課和表演狀態。

在與每個導演工作的時候,演員也要用不同的方式來應對;就像導演遇到不同的演員也需試圖瞭解演員,才能讓現場更有效率執行。

簡而言之,仔細聆聽和觀察導演和其他工作人員,會讓你的溝通更有效,進而幫助到你的表演。


前期溝通很重要,能讓現場的導演、演員更有效率

到了現場,為了不要花費太多時間在與演員磨合,導演和演員都提出許多事前可以準備的方式,好讓彼此更快理解對方想法。

「前期準備」是演員和導演實際到現場之前最重要的合作。藉由讀本、田調,來讓彼此找到共識,避免到了現場不斷重複嘗試,進一步拖延到劇組的工作時間。可以先由劇本主旨、角色目標及拍攝調性等方面著手準備。

其中最重要的,是有機會在讀本和排練時發揮最大的效率。排練時,導演若能清楚表達自己在整個故事架構想要的方向和作法,演員也提出自己對角色內在的想法和執行方式,兩邊才能在開拍之前,先解決彼此的問題,才有機會更有效率地到現場執行。

若拿到的角色篇幅不大,沒機會參與前製作業,演員在拍攝前也能先就導演之前的作品來瞭解他的拍攝風格,同時,針對自己的角色出現的場次來判斷服務於劇情的功能為何。

前期如何跟導演有效地溝通,是很需要經驗和準備的。演員要是能在開拍前找出自己對角色的問題、確認自己的想法、和導演溝通,一定更能幫助自己在表演當下從容做選擇,更行有餘力地和對手真實交流,且和工作人員建立默契。


「劇本」是導演與演員溝通的依據和橋樑

想減少現場溝通的時間,雙方在排練時對劇本的理解是很重要的溝通重點。

演員在看劇本時,不需要揣測導演想要的角色長什麼樣子,反而要從自己的角度去理解角色和分析劇本,如此在與導演溝通時,才能透過劇本和導演有同一方向的交流;聽完導演的想法後,也才能及時回應自己的想法,兩人共同找出角色的各個面向,讓劇本角色更有邏輯地出現在自己的表演裡。

「看懂劇本」也能讓演員更理解導演的需求。開拍前,演員可以利用劇本和導演溝通,這是一個重要的依據,清楚各自的方向,才有機會做不同嘗試,進而和導演找到角色的節奏和更多的可能,同時減少現場出現歧異,或滋生過多溝通成本。


提供「選擇」給彼此,共同建立創作驚喜

在拍攝現場,演員和導演的磨合很重要沒錯,但要是能在前期有充分的準備,其實可大大提高創作的效率,也更有機會產生創作火花。

若演員有辦法理解導演的動機,在溝通或調整表演的可能性時會更有幫助;在現場時間允許的情況下,也建議演員多與導演討論,是否拍攝幾種版本的演出,除了能給後期多一些選擇,或許能激發出現場創作的驚喜。

導演在拍攝現場時常會發現演員和自己原本想的不大一樣,善加利用那些有別於自己的想法,把那些「不同」發展成原沒想過的角色特性,也是導演在給予自己更多選擇,來驚艷彼此和團隊,使現場創作有更多可能也更有機。


尊重雙方想法,不是互相禮讓,而是共同創作

拍戲現場是人與人共同創造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每個人的想法無法完全相同,正因如此,創作過程才彌足珍貴,也讓各領域的工作人員都能發揮專業,進而碰撞火花。

演員和導演是拍攝現場很重要的夥伴,許多新演員在參與拍攝時,都會因沒自信或怕犯錯而無法好好與導演或現場工作人員溝通,如果一直抱持這個心態,對於劇組或期待一起工作的演員或導演,都是讓人感到很扼腕的一件事。

以「尊重彼此」的心態為出發點,提出自己的想法或意見,以「期待自己的想法可以讓作品更好」作為與導演溝通的動力,會是很不錯的想法。

當然,前提是雙方都做足了功課,對劇本和彼此的方向有一定程度的瞭解,在雙方提出不同意見時,會是在有共識的情況下討論,如此對拍攝才有幫助。

不管是導演或演員,每個崗位的工作人員都是到現場並肩作戰的創作者。有任何想法,在了解現場狀況後提出,相信在場人員多會認真聆聽且願意一起調整。若在現場抱持「提出想法會打擾大家工作」的想法,會十分可惜且錯過創作的好時機。


一起創造安全感,好好地把自己交出去

「安全感」是每位導演和演員都需要的,能讓自己更自在且專注於拍攝當下。而每個人獲得安全感的方式雖不盡相同,但都一樣需要對現場和即將發生的事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和信任。

事前準備如劇本分析、與導演討論、和對手演員交流、詢問工作人員、了解自己要拍的類型、找出角色和自己的連結等,都是演員在開拍前建立信任的方法。

和導演事前的溝通,是演員到了現場最重要的安全感來源。若演員在任何時候感覺到自己沒有安全感,或當下感覺到自己不被尊重,在現場允許的狀況下,請讓導演或導演組的人接收到這個訊息。當你感到不安時,影響的不只是你的表演,而是整個劇組的狀態和進度。事前好好建立自己對於拍攝的安全感,找到管道和方法來解決「不舒服」,都會讓演員和導演的溝通更有效率且舒服。


以下是幾位講者的分享:

導演江金霖:

當演員拿到角色之後、拍攝之前,可於前製階段與導演做充分討論,並在讀本及排戲過程找到共識,以建立彼此的信任感。

如果拍攝當下依舊發生演出與導演的想像不同,建議先理解導演思考的動機及想要的效果為何。指令有可能來自劇本與角色,也有可能因其他演員的表演調性、攝影運鏡的方式或剪接節奏的需求等多方面的通盤思考,而做出最後的選擇。

最後,在拍攝現場,演員和導演彼此能相互理解與信任,是非常重要的,無論哪種需求導致表演方式必須在現場溝通時,建議都能在彼此給予信任與理解的狀態下進行創作。

導演林君陽:

影視戲劇是集體創作,劇組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課題要解決。

把自己的功課準備好:熟讀劇本、想清楚角色的前因後果、找到每個動作和台詞的動機。那麼,你到現場時,對於內在的、形而上的意義都該有完整的思路了。因此,我們在現場要處理的是技術問題,是不斷按照對手演員、外在條件去修正自己的表演,以符合或者超越原本的劇本設計。

不是準備好了,所以沒有問題;而是準備好了,去處理一定會不斷發生的問題。專業是如此:在現場,請在對的時間問對的問題。比較好的狀況是,在問問題的同時,解決的方案其實也已經備好了。

我在現場是這麼期待演員的反饋:「這個動作我找到的動機是……」、「根據我來這裡的目的,這句台詞的語氣是不是要再討論一下詮釋的角度……」、「前一場已經拍了,所以這場的這個走位是不是得微調成……」

溝通是為了讓問題被解決,是為了讓合作的彼此找到合力的方向。相信你的夥伴,但不要過度依賴。

導演廖明毅:

演員要如何跟導演溝通呢?我想,不管你準備了什麼,都要好好聆聽導演要組成什麼樣的世界。畢竟,你拿到的是單一角色,而導演是把「所有」角色集合起來服務一個故事的人。

演員宥勝

我給新演員最大的建議就是,多聽少說。想辦法做到導演要你做的事,因為你光是「做到」,就已經是無比的功力,這也是演員最大的職責。

演員吳俐璇(JoJo)

有導演提點過我:「你每場戲都開到100%力度,這樣你的表演會沒有抑揚頓挫、沒有高低起伏。」。先試著用「冷讀本」,或排練時用另一個拍攝時的劇本來排,但用角色去演,去體會和尋找角色的可能性。


結語:

演員與導演溝通,沒有固定的準則,而是雙方在「開放」的情況下互相聆聽和理解,共同執行創作。導演在最後剪接的時候,確實有選擇不同表演的權利,但在拍攝當下,雙方的交流確實是最珍貴的。

試著在每次與不同的導演工作時,找出自己的模式和想法,然後以「劇本」出發,以「尊重」的心來理解和信任對方。相信,往後不管遇到哪一個導演,都可以好好地享受當下,與導演一同創作出屬於你們無法被取代的角色和故事。


撰稿、文字整理:黃尚禾
編輯:呂嘉薰

#clubhouse#演員#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