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手傳媒
拍手學堂
2021/02/08

IP SALON課堂筆記 ❶|創作還是跟風?先從寫自己喜歡的故事開始

近期越來越多跨文本的作品誕生,不論是「從文學到影視」、「從電影到影集」或「從影集到劇場」,當故事發展成 IP,遊走於不同的媒介中,就有機會被更多、更不同族群的觀眾認識,甚至推廣至國際市場。

然而,一個成功的 IP 應具備哪些元素?創作過程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此次由七十六号原子與Mediacorp共同主辦的「Rising Stories 亞洲說劇本徵集活動」,搶先在徵件開跑前舉行 IP SALON,邀請到《通靈少女》的編導陳和榆、《植劇場》編劇團隊的詹傑與知名影評人李光爵(膝關節)對談,分享創作思維。

陳和榆:寫自己喜歡的故事,自成類型

陳和榆率先分享創作《通靈少女》的機緣。這來自他的研究所作業,教授何平讓他們在《蘋果日報》上的《人間異語》專欄中尋找感興趣的題材,並以此為基底寫一則故事。

當時,他被具有陰陽眼經驗的宮廟靈媒「索非亞」給吸引,遂前往拜訪,進一步從其著作《靈界的譯者》得到靈感,產出短片《神算》,並在公視學生影展播出後接連奪金穗獎、金鐘獎最佳剪輯獎及台北電影獎最佳短片,更於隔年代表公視參加舉辦於芬蘭的「2014年世界公共電視大展」。陳和榆本還擔憂國外觀眾是否買單宮廟儀式的情節描述,緊張地望向台下,發現觀眾的眼神很認真、有感動,映後不斷詢問相關問題。

從角色來看,故事核心是靈媒少女的成長,觀眾會隨著主角感受戀愛的惆悵、失落及自我不認同的部分,而這些都是青少年時期常遭遇的迷惘與困惑,「代入感」讓觀眾能感同身受。而從環境背景來看,各國宗教雖不盡相同,卻一定有其共通點──有人信仰,就一定有人認為是迷信。「祂」代表的是一種精神、心靈撫慰,還有一種世界觀,即便不是信徒、未必全然了解儀式的繁複性,也不會影響觀眾對於故事的理解。

陳和榆觀察道,每個國家因各自的歷史背景及文化脈絡殊異,長久下來會培養出各自擅長的故事類型,像是香港的臥底片、韓國的復仇劇極為盛行,而台灣什麼主題都有,但母題都與「自我認同」有關。

這也是台灣近期開始從夢幻的偶像劇走向踏實的職人劇、類型劇的原因。從前年引發討論的《我們與惡的距離》到接下來以消防員為主題的《火神的眼淚》,還有談論本土故事的《天橋上的魔術師》、《斯卡羅》等,市場開始意識到「從自己土地長出的故事最獨特」,而 HBO ASIA 很早便看中這點,開始在亞洲推行當地的原創影集,這也是當初《神算》有機會衍生為迷你影集《通靈少女》的契機。

陳和榆強調,市場的趨勢難預料,不如回到「創作面」的討論,獲勝關鍵其實一直都在自己身上──寫你喜歡的故事,它會吸引到特定客群,自成類型

詹傑:要當「創作者」,而不是「執行者」

不同於陳和榆從「時事」出發,作為擔負培育新人責任的植劇場編劇團隊的詹傑,又是如何創造出《天黑請閉眼》、《積木之家》、《花甲男孩轉大人》等經典好劇呢?

繼2013年《刺蝟男孩》後,詹傑接連與老師王小棣合作一連串的電視劇作品,最為知名的便是《植劇場》系列,當初一口氣推出「愛情成長」、「驚悚推理」、「靈異恐怖」與「原著改編」四大類型,每一類型共兩部作品。

當時「類型劇」的概念尚新,一切都處於摸索階段,因應著「限制」逐漸調整出如今的模樣。詹傑以《天黑請閉眼》為例,為了讓其他未入選的新演員也有機會參與演出,才出現以登山社為背景的殺人案,並以團康活動「狼人殺」增添賣點,沒想到竟意外引起一陣風潮,確實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若是回頭思考作品成功的原因,或許可歸功於團隊的最高原則──所有人都是「創作者」,而非「執行者」。詹傑分別就三個面向來分享,首先是「演員」,由於《植劇場》重視角色樣貌與發展,會因應演員的個人特質與技能來調整劇本,讓身懷絕技的演員有機會展露光芒,就像演員劉冠廷在《花甲男孩轉大人》中翻跟斗展現草根與童真的一面。

再來是「製作團隊」,以編劇來說,團隊成員不時會在過程中拋出想法,劇本在拍攝前都是有機的狀態,編劇需具備彈性思維,好生出更多點子;最後,「導演」亦須在前置準備期便一起加入討論,且遵循「寫完才拍」,讓劇本完成即定版,三方都很清楚故事的來龍去脈。

不要複製已經成功的 IP

在結果論的時代,許多人會用理性分析出一套「成功法則」,因而造就一窩蜂的現象,但你究竟是在「創作」還是「跟風」?其實評審、觀眾都看得出來。

陳和榆與詹傑強調,若只想追求趨勢、迎合觀眾及評審、複製已成功的 IP,多半只會製造出「半成品」,看不到編劇的觀點與看法。

在焦慮於如何經營 IP 之前,不妨先思考你想成為什麼樣的編劇?你喜歡、關注的事是什麼?無論想傳遞給觀眾的是「理性的道理」或「感性的賀爾蒙」,創作不會只有一種答案。編劇得對自己的故事足夠自信,觀眾才會看到寫故事的人的熱忱,進而獲得共鳴,而這正是一切的源頭──唯有好內容,才可能擁有後續的改編創作,才有好的影視作品。

撰稿:黃羽萍

編輯:呂嘉薰


#76号原子#編劇#膝關節#陳和榆#詹傑#ipsalon#mediacorp#亞洲說劇本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