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手傳媒
拍手名人
2020/10/25

專訪演員林意箴│表演用很殘酷的方式告訴我「失去」很可怕,讓我珍惜每個當下

不管是《花甲男孩轉大人》中全身刺青的叛逆「花慧」,還是《誰是被害者》裡的心機記者,林意箴總給人大剌剌的感覺,但她搖了搖頭澄清:「小時候寫自我介紹,我都會寫開朗活潑外向,因為我覺得這是大家會喜歡的樣子。但其實我不是啊,我在說謊。」她認真地形容自己害羞。那麼,害羞的人怎會躍身螢光幕前受眾人注目?林意箴停頓幾秒後回答:「可能是我有很多訊息想傳達吧。」

細數至今演過大大小小、約莫二十個角色,多數角色都和「得失」的概念擦邊。《花甲男孩轉大人》的「花慧」失去了人生摯愛;《靈異街11號》的「宜欣」失去人世間的所有;在新作《人生清理員》中,面對無常,是她的日常。

冥冥之中,林意箴認為,這或許不是偶然,更可能是種因果,或是人家俗稱的「關」。角色讓內向而故作堅強的她認清,自己總是放不下、過不去,也在角色裡學會鬆手和豁達,在真實人生和表演的虛擬世界中,她努力學習更隨心而至地自在詮釋,更輕盈地表達她想說的話。

捻熄內心的火,才能從明亮處給自己和角色一道光

林意箴外表看上去冷靜、知性,內心卻十分澎湃,這不只有她自己知道,她的中醫師也曾如此診斷:「體內乾燥,多喝水已經沒有用了,你心裡有一把火,必須正視它,才能解決。」

分享這段時,林意箴哈哈大笑帶過,大方承認心中確實有股龐大的憤怒。她個性絕決,想要的東西,粉身碎骨也要得到;已到手的,則用盡所有力氣確保它不會從指尖溜走。「嗯,大概就是整隻手都骨折的程度吧!」林意箴氣氣氣氣氣,倒是充滿說笑的幽默感。

有時候,人心中那團無以名狀的憤怒,可能源於對自我的不了解或難以掌控。林意箴回憶,直到飾演《花甲男孩轉大人》的「鄭花慧」被當頭棒喝,「我那時候想說,我這麼在乎得失的人,演這個(花慧失去癌末男友)應該是得心應手啊,但是我卻演不好。」好勝的她檢討了幾輪才發現,潛意識裡害怕「失去、不完美」的情緒,就是讓她放不開、演不順的那道檻;才意識到自己並非自以為地灑脫爽快。

就在那個時候,林意箴決定對心中那團負面情緒誠實,更坦蕩地面向表演。只不過,好不容易慢慢學會和情緒共處,一次工作上的挫折,讓林意箴再度陷入自我懷疑。

她苦惱地向當年植劇場的導師王小棣尋求定心丸,沒想到王小棣不聊表演技巧、不談演員責任,眼神望向遠方,幽幽淡淡地說:「不要想著現在的失去,要去看未來會得到什麼:面對四機為什麼不能適應?在這樣的表演形式裡為什麼會緊張?想這些就好,想過了,那就是你得到的。」獲得王小棣開示,林意箴一知半解,「反正小棣老師這樣說了,我就這樣試試看吧!」

說「危機就是轉機」也許浮濫,不過,挫折確實給林意箴好好過生活、慢慢想人生的餘裕。

她報名了一直以來都想參加的木工課程,從一刀一畫裡找回平靜,平靜到吹熄表演路上遇到的所有「衝著我來」的無名火,好了,好了,好了,林意箴雙手環繞輕拍自己的肩頭,「我告訴自己,我很努力了,我很棒。」這次,她準備好了,誰知道又將進入一段更靠近「失去」的旅程。

人生就是這樣難又亂,那你要不要活在當下?

在果陀娛樂製作的公視最新人生劇展《人生清理員》裡,林意箴飾演專門協助清理死亡現場、整理遺物的清理員,並從第三者的角度,替在生活當下與死亡時刻都無法勇敢面對的遺者家屬,整理出一點頭緒,捎來一些溫暖希望。這部作品,領著林意箴碰觸最直接的失去:死亡。

為了更理解角色,林意箴跟著從事清理業務的顧問到現場「實習」。那是農曆新年,充滿喜氣的日子,林意箴和同劇演員黃河前往一棟外觀富麗、裝潢奢美的住宅,為遺者清理他的此刻與過往。

回憶起這段實習,林意箴仍舊感傷,「一進去就有種非常強烈、近乎要哭泣的悲傷,最讓我難過的是,他的生活看起來已經很好了,但對他來說,卻不是這樣。」如此靠近死亡,讓林意箴深感生命是如此沈重,又多麼輕弱。「我們常常糾結很多小事,但這部戲告訴我們:這就是人生喔,那你要不要活在當下?」作品毫不留情地要每個人直面殘酷的現實,也讓林意箴確實醒悟了。

她坦言,自己總在表演裡不安,焦慮這樣的演法夠不夠好?憂心哭戲該怎麼哭?林意箴既反思也懺悔,過去,她把自己放得太大了,執念太深,覺得整個世界都在針對她,甚至不時讓自己的想法凌駕於角色之上。「以前把自己擺得很前面,還批判角色,那個很可怕。因為演出來就是你自己而已,不是角色。」

現在,她真真切切地認同,演員只是一個載體,是讓角色倚重並得以活靈活現的輔助。對她個人而言,角色也是一種媒介,藉由角色的個性、特質,練習鬆放所有不明所以被抓進心裡的不安,讓林意箴身為演員的這副肉身,也有了重獲新生的機會。

「表演用一種很殘酷的方式告訴你失去很可怕,它沒有要預防發生,反而讓我更珍惜每一個當下。每一種不安都是階段性的,過了就不會再來了。」現在能自在談論不安的林意箴心想著,要是還能再多記得一點二十歲失戀的痛苦就好了,因為和她即將要三十歲的失戀,肯定很不一樣。「25歲的我,如果跟你講這段話,那都是騙人的,現在的我跟你講這些,我很肯定我是發自內心的。」自嘲很擅長說謊的林意箴,毫無心虛地說。

回憶起這段實習,林意箴仍舊感傷,「一進去就有種非常強烈、近乎要哭泣的悲傷,最讓我難過的是,他的生活看起來已經很好了,但對他來說,卻不是這樣。」如此靠近死亡,讓林意箴深感生命是如此沈重,又多麼輕弱。「我們常常糾結很多小事,但這部戲告訴我們:這就是人生喔,那你要不要活在當下?」作品毫不留情地要每個人直面殘酷的現實,也讓林意箴確實醒悟了。

她坦言,自己總在表演裡不安,焦慮這樣的演法夠不夠好?憂心哭戲該怎麼哭?林意箴既反思也懺悔,過去,她把自己放得太大了,執念太深,覺得整個世界都在針對她,甚至不時讓自己的想法凌駕於角色之上。「以前把自己擺得很前面,還批判角色,那個很可怕。因為演出來就是你自己而已,不是角色。」

現在,她真真切切地認同,演員只是一個載體,是讓角色倚重並得以活靈活現的輔助。對她個人而言,角色也是一種媒介,藉由角色的個性、特質,練習鬆放所有不明所以被抓進心裡的不安,讓林意箴身為演員的這副肉身,也有了重獲新生的機會。

「表演用一種很殘酷的方式告訴你失去很可怕,它沒有要預防發生,反而讓我更珍惜每一個當下。每一種不安都是階段性的,過了就不會再來了。」現在能自在談論不安的林意箴心想著,要是還能再多記得一點二十歲失戀的痛苦就好了,因為和她即將要三十歲的失戀,肯定很不一樣。「25歲的我,如果跟你講這段話,那都是騙人的,現在的我跟你講這些,我很肯定我是發自內心的。」自嘲很擅長說謊的林意箴,毫無心虛地說。

給新演員的專業建議,我可能沒辦法給,但心態上我很能感同身受。請記得一定要堅強,因為只有演員才能陪著角色走完他的人生,只有演員夠強壯,才能撐起一個好的角色。

她接著溫柔卻有力地說:「請給自己多一點時間,也給時間多一點時間。

可能是不習慣氣氛過於感性吧?才剛說完感人言論,林意箴急轉彎地開玩笑表示,演完一百個角色後,就要立馬退出影視產業,「聊天的時候都會說好想走,但就是,離不開表演耶,怎麼辦?」口嫌體正直,她終於認清表演是最甜蜜的負荷,也是她人生現階段的功課,只要和表演相關,任何角色她都願意努力。

所以,離不開表演,沒有怎麼辦,一定有更多角色也非你不可,離不開你;就像她自知的「關」,那就認份地咬牙去破關,就帶著對表演的愛恨,繼續演下去吧!

採訪、撰稿:段雅馨

編輯:呂嘉薰(薰鮭魚)

攝影:陳希倫

場地協力:COFE 喫茶咖啡

服裝協力:AllSaints

妝髮:李凱潔


#表演#女演員#人生清理員#林意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