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手傳媒
專欄
2018/12/12

談兩個世代被社會餵養的信仰│楚門的世界+美國動物

《美國動物》講述美國幾個年輕學生,因為生活太無趣而動念偷走學校圖書館的千萬藏書。電影融合了現實的元素,請故事當事者現身說法,並將訪談結合劇情,模糊兩者的界線呈現出電影的敘事風格。

訪談穿插在劇情中,這樣的敘式手法,意外地沒有打斷觀眾對故事的投入,反而更能激起情緒波動和幽默,真實的故事線隨著劇情起伏,更直接展現隱藏在角色內心的愧疚感。

將《美國動物》和經典電影《楚門的世界》放在一起看,非常有趣。楚門活在一個電視台劇組搭建出來的小島,每天過著被別人設計好的生活,看似自己有所選擇,其實只是活在劇本中30年。

楚門活在過去一代的美國夢藍圖之下,穩定的工作、美麗的妻子、有草皮的房子和美好和樂的社區。儘管《楚門的世界》使用「真人實境秀」的故事框架,其中的幾場戲又體現了真實。特別喜歡其中一場當楚門接近精神崩潰的邊緣,載著妻子瘋狂亂開車,整個城市都在為了阻饒他離開而展開。他一開往某個出口,幾輛車便突然出現擋住他的去路。楚門說 :「到處都塞車,你不覺得這很巧嗎?」妻子:「你連人車都怪我?」這場戲象徵了整部電影的敘事,我們總能在再明顯不過(即便一開始便告知觀眾這是真人實境秀)的劇情裡,發現真實。

楚門活在三幕劇中,卻渴望擁有自己的選擇權,他象徵上一代的人們:擁有了一切,卻身不由己。相比於《美國動物》中的年輕人,他們活在平凡裡,卻渴望自己的生命如電影般特別,也就是我們這代,看似有無限多個選擇,卻也一無所有。

回到《美國動物》這部電影,電影把事件中受害者圖書館管理女士的訪談留在最後,做為一個悲劇故事的結尾。她告知觀眾,她始終不能明白,為何這群年輕人如此自私,為了自己的利益,又或是為了自己「不凡」的想法而去傷害別人。

但,我卻發現我可以理解他們。可能因為我們這80到90後的人,都是這幾位角色的的縮影。我們這個世代,被太多刺激餵養長大,電影的三幕劇、小說、網路,都在告訴我們世界上所有精彩的故事,回到現實踏在自己的人生上,卻是如此平凡地令人厭惡。

綜合兩部電影,又何嘗不是活在一個實境秀底下,以符合社會大眾所期待方式活著,若稍嫌偏離軌道,不免遭受外界與自我內在批評的指責。最後,楚門像發了瘋似的性格大變,從規律的生活,開始渴望冒險與隨性;而《美國動物》電影中的那群年輕小伙子,自從跨越了那條線,再也回不去。如同電影台詞所說,在他們答應做這件事後,如同已被子彈射穿了腦,判了刑。

「這個世代的都市人,每個人多少都有一點精神疾病。」

我們只不過都是渴望自己沒有的東西而已,不如別望向遠方,觀看現下所有的一切,不是足夠了嗎?有人可能認為,發這些無聊的疑問都是枉然,但如果不思考這個社會給了你什麼,我們便是渴望活在電影場景裡頭的真人實境秀演員。

 

胡薽勻 | 胡說影評 | 用生活軌跡說故事


#美國動物#胡說影評#電影#影評#楚門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