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手傳媒
拍手學堂
2017/10/11

導演碎念日記:何謂好演員?現場誰能指導表演?──「金城武以喜劇爭帝」的意義與啟發

在切入金城武出道28年來,首度入圍金馬獎最佳男主角,而且是以喜劇角色這件事前,我們先來談談何謂好演員與指導表演,或許你會更理解他入圍的意義。

我常常在現場感嘆一件事情,就是「好演員」難得。

即使在資源有限的環境下,倘若現場工作人員稍有不尊重演員的狀況,例如指導演員(雖然他們可能不自知),便抹殺了演員的創作空間。這種殺雞取卵的行為可能導致的結果,可想而知。

為什麼會發生「隨意指導演員」的行為?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很多人對演員工作的無知

拍片現場各司其職,誰能介入「表演」?

不要說一般民眾,就是整天都在我們拍片現場工作的工作人員,都不見得了解「演員」這塊神祕領域。所以在談尊重之前,先來講講(或是「提醒」)為什麼工作人員非常有可能不了解「演員」或「表演本質」這些事情。

首先要知道的是,拍片現場是許多專業的集合,就像我們對攝影師的要求,跟對服裝、造型的要求,絕對不會是一致的。這常常不是質量上的差別,更不是形而上的,是創作或理念上的,在現場,我們常著重每個工作人員對自己部門技術的要求。我們不會對美術下達光圈大小的指令,也不會對製片要求演員髮型。一個跟焦手就是好好地把鏡頭前想要表現出來的畫面,將其焦距調至最準確,但是調焦手並不需要去了解鏡頭前面的演員表情,是要傳達怎樣的情緒。

當然,最好在現場大家可以補位。比如說前面所提的例子:那攝影師可不可以建議演員的表情?服裝造型可不可以加強氣氛?美術陳設能不能幫助演員入戲?收音員可不可以建議台詞音量?在現場,這些都是非常好的反應,也可以增加作品的精緻度。

不過從一個冷眼旁觀的角度來看,這些都只是為了服膺最終戲劇表達的目的而發生的行為。也是因為這樣,我們其他部門對於「表演」,乃至於更明確的「表演內容」、「表演方式」,要更謹慎地介入。甚至根本不應該介入。

坦白說,因為我們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中,判斷自己的技術表現能不能達到每個鏡頭、每個場景的目標時,怎可能還有能力跟時間去指導表演?會不會是出於一種驕傲,覺得沒有達到最好效果的原因,問題不是出在我自己的部門上?而把食指指向已經累積所有壓力的幕前演員,批評人家做得不夠好?還是我們工作人員已經熟讀腳本,完全理解編劇或導演想要達到的戲劇目的,所以我們看出演員的不足?又或者,工作人員只是想把手邊工作趕緊做完,所以就期待演員聽從任何一種指示,完成演員的責任,這樣工作人員也就同時過關了?

無論以上哪一種態度,都是一種本位主義,甚至是偷懶、推卸責任的;這絕對沒有辦法完成吸引人的作品。如果從這些心態出發,那根本也稱不上「補位」,只是一種對演員的踐踏。

試問:一個從來沒有執行過任何角色的工作人員,如何指導演員?反過來想,我們會把攝影機交給演員來拍攝嗎?我們會把Mixer交給演員來做現場音效分軌嗎?如果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那為什麼別的專業能夠指揮演員?

在這些專業裡,唯一能夠碰觸演員的導演或其導演組,也必須經過精心的策劃,及對於腳本透徹的理解,才能夠構思出如何引發演員表演的模式。其他對作品整體還沒有完整了解或一知半解,連要達到怎樣目標都可能存疑的工作人員,為何可以碰觸演員,甚至進行工作上的指導?

「其他組別的經驗,是否可能轉換為『表演』的經驗,來指導、指揮演員?」這個問題,在其他與表演無涉,卻又經常在表演者旁邊的各組,要很謹慎地應對。

喜劇是最深沈的悲劇──金城武以喜劇爭影帝的多層意義

如果理解了這些基本條件,就可以來講講「金城武以喜劇入圍金馬獎」這件事情的意義了。

我們必須承認,很多電影或電視劇,是以演員在大眾面前呈現出來的形象來挑選演員的。這些因為過去的表現所累積出來的公關、公眾形象,對於表演者下一個演出的呈現,其實並沒有直接的幫助,甚且有時候是傷害。很多演員自己最深的痛楚正是如此。

我們在沒有了解演員表演的「質」時,我們就已經認定了他的方向。從他的外表開始,到他過去的成績、他在新聞媒體的形象,乃至於model卡上的照片,都在不斷重複他的過去;大多數的我們,並沒有打算開發演員的潛能,讓他擁有其他的可能性。更容易的是,我們甚至一個蘿蔔一個坑地去「暗算」我們的演員,也不期待他有出奇的表現。你可以簡單說這是一個商業的過程,但誠實以對,這就是一種怠惰。

這種怠惰,連演員自己在多年掙扎之後,都會有放棄的傾向。美好通常就在大家棄守的瞬間消逝了。

有些固定在製作影像的單位,甚至已經有表列的刻板印象,用來選擇男/女主角、男/女配角、大特等。

讓我們從這個邏輯來看金城武,金城武無論在哪個面向上,都該是正面、陽光積極向上、漂亮的男主角。他可以幽默,但是不能降格到嘻笑怒罵的耍弄;一個端端正正的人,怎能夠衣服穿得破破爛爛?任何正面表述的性格都可以套用在他身上,但我們絕對不可能看到他的陰暗面。容許我們其他工作人員在每部作品上追求角色個性的統一,但平心而論,如果演員生涯在多年的工作累積下,都是這樣的表現,是何其蒼白而貧瘠?

金城武這次以《擺渡人》獲得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的提名,確實有多層意義存在。

除了金城武本身對於角色的設計,更重要的,是整個團隊願意給予他空間的誠意,所以才有管春這個角色的完成。甚至,團隊在報名時願意給予男主角的位置,初審時才能有這樣被認定的機會。更重要的是,我們這樣的環境,終於看到了這樣的演出,並且予以鼓勵。

似乎又要再次跟大家說明,喜劇表演有多困難,又要重提「喜劇是最深沈的悲劇」的老調。金城武在《擺渡人》中的表現,除了完整地呈現這些老話,那嘻笑怒罵之間的拿捏,更必須透過自我內化之後的掌控,才能讓觀眾感受到這個角色的深度。這跟過去他所有角色相比,當然是一個重大突破。

這絕對是金城武個人表演生涯的一個重要指標。想想有多少演員在經歷多年表演工作的磨練(打擊?)之後,還願意做這樣的嘗試?如果「入圍就已經是鼓勵」,那金城武在《擺渡人》中已經獲得肯定。如果再加上其他入圍者的角色定義來看,不管他最後有沒有獲獎,這次的提名無疑地已經是華語電影中的重要突破。

文:楊一峯 / 編輯:拍手Clappin / 圖片:網路


#金馬54#金馬獎#金馬影展#金城武#影帝#拍手碎念日記#擺渡人#最佳男主角#楊一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