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手傳媒
專欄
2017/06/24

一齣不得不演的戲|佈局

我有位女性朋友A,大學時期的男友有天晚上無預警提分手,沒有解釋任何原因,A小姐越想越傷心,隔天一早去了男友的宿舍想當面再談談,沒遇到男友,卻在他房裡發現其他女生用品,如此八股的劇情,連肥皂劇寫了都怕被觀眾丟石頭,於是A小姐死了心,從此不再聯絡。

時隔多年,A小姐在路上巧遇當年男友的拜把兄弟,兩人在咖啡廳坐下來詢問彼此近況,當然也順理成章地聊到前男友的事,沒想到對方面露難色,在A小姐不死心的追問下,他才說出當年其實是因為A小姐的母親不喜歡這個男生,希望他們分手,男方不想讓A小姐怨恨自己的母親,也知道她不會輕易死心,於是跟朋友借了一些女性的用品放在房間,希望她看到後會自動放棄,事情也像劇本安排好的一樣,成功分手後,消失在彼此的生活中。

我覺得演戲是每個人天生就具備的人格因子,動機則建構在慾望上,小從日常對話,大到商業談判,而戲劇的本質就深藏在不同動機與現實的衝突之中,這也是肥皂劇之所以俗濫卻又讓人不自覺認同的原因。換句話說,我們不想承認自己的慾望如此荒謬又讓人一眼拆穿。然而,戲劇與現實生活還是有落差的,透過細膩的編劇結構,不同角色的行為動機就是一段價值辯證的過程,在角色得到救贖後,得以同情、同理。

有部上映中的西班牙電影《佈局》(Contratiempo),是一部結構完整的驚悚片,片中描述一個事業有成的年輕企業家艾德里安,與同樣有家室的貌美攝影師偷情。某天,他在房間內被擊暈,醒來發現他這位地下情人已經死亡於廁所。一切的證據矛頭都指向艾德里安,他該如何從這詭局中脫身?

電影以倒敘法起筆,順著主角與辯護律師解釋的過程,結合大量的flashback鏡頭,讓觀眾像是在解謎,對案情抽絲剝繭,另一方面也清楚看見每個角色的背後脈絡,因而理解角色的行為動機。這也就是導演與編劇玩弄觀眾心理的方式,彷彿有個藏鏡人在背後冷笑說,「你以為這就是全部了嗎?」更多的驚喜就留待觀眾進戲院去挖掘了。

這兩年相似的類型電影像是《控制》、《別相信任何人》、《列車上的女孩》,都是以驚悚結合推理元素,評價各有好壞。對我來說,一部好看的推理劇只有縝密的劇情結構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觀眾能否認同這個角色的行為動機。多年後,觀眾可能將劇情忘得一乾二淨,但只要他有自我投射在角色中,這個人物就會被記住。

撇開劇情,回到現實與戲劇的連結上,看完《佈局》讓我想到另一部2012年奪得法國凱薩獎最佳短片的《調音師》(L’accordeur),他們都為了某些個人因素上演「一齣不得不演的戲」,我們未嘗不是如此?知道了這點,換個角度,更深入去理解他人的動機,也許就能得到完全不同的結論。

◆劇 名:《佈局》(Contratiempo)

◆媒 體:電影

◆導 演:奧瑞歐保羅 (Oriol Paulo)

◆編 劇:奧瑞歐保羅 (Oriol Paulo)

◆卡 司:馬里奧·卡薩斯 MARIO CASAS

喬伊·科羅納多( JOSÉ CORONADO)、巴巴拉·蘭妮 (BÁRBARA LENNIE)、安娜·瓦格納 (ANA WAGENER)、弗蘭切斯卡·奧爾拉 (FRANCESC ORELLA)、帕科·托斯 (PACO TOUS)

◆上映年份:2017

◆長 度:107 mins

撰稿:EdK.


#clappin#ClappinsTheater#Contratiempo#電影#movie#廟口拍噗仔#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