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達》不是第一部3D電影?
現在花大錢去看3D電影,除了被搞得頭很暈(無誤),還會被蜘蛛人、美國隊長亂飛的盾牌嚇得嫑嫑的,但不得不說,有時蠻過癮的,這也是大家樂見的技術進步啊,李安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就是一例,將3D的敘事能力發揮得淋漓盡致。
現在花大錢去看3D電影,除了被搞得頭很暈(無誤),還會被蜘蛛人、美國隊長亂飛的盾牌嚇得嫑嫑的,但不得不說,有時蠻過癮的,這也是大家樂見的技術進步啊,李安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就是一例,將3D的敘事能力發揮得淋漓盡致。
或許有些人會說,這都多虧《#阿凡達》(Avatar)掀起3D電影熱潮,等等,你確定嗎?你知道3D其實不是甚麼新發明嗎?
若把食指放在眼前約10公分的地方,以左眼、右眼、雙眼交替看手指,你會發現它好像一直在換位置。這種大腦視覺成像的原理就是3D技術的基礎:利用兩眼的視差造成景深效果。
1890年代,年僅30多歲的弗林斯-葛林先生(William Friese-Greene)用兩部投影機播放影像,配合一種像望遠鏡的東西(今天所謂的3D眼鏡),發明了最早的3D影像,但過沒多久他就破產了。第一部3D電影是1922年在洛杉磯首映的默片《愛的力量》(The Power of Love)。1950年代進入3D電影的黃金時期,連驚悚大師 #希區考克( Alfred Hitchcock)也拍過一部3D電影《電話情殺案》(Dial M for Murder),惟因成本高,觀眾對於3D電影暗暗的螢幕,及一直有怪獸跑出來嚇人感到厭倦(沒在開玩笑),3D電影漸漸沒落。
一直到近年,3D、電腦成像(CGI)及動態捕捉(Motion Capture)等技術,造就了像漫威、魔戒系列電影裡不可思議的科幻、魔幻世界。對演員來說,上述這三項技術可能分別代表:1.你在電影裡的臉會離觀眾前所未有的近(羞)。2.你很可能會被動畫取代然後失業。3.你可能是個像康柏拜區(Benedict Cumberbatch)一樣的帥哥但在《哈比人》裡你就是隻醜龍。不是嗎?不然換你來說說對你的意義是什麼?